山到阳春好,人传电白奇。
藤花行客采,鸟语土人知。
当面天门出,横桥岚气移。
蛮方如脱木,定胜是秋时。
山到阳春好,人传电白奇。
藤花行客采,鸟语土人知。
当面天门出,横桥岚气移。
蛮方如脱木,定胜是秋时。
这首《阳春道中》由明代诗人释今无创作,描绘了阳春时节山间道上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
首句“山到阳春好”,开篇即点明主题,阳春季节的山色尤为宜人。接着,“人传电白奇”一句,以传说中的电白之地为引子,暗示此处景色独特,令人向往。藤花、鸟语等自然元素的融入,使得画面生动鲜活,仿佛能听到藤蔓轻轻摇曳的声音,感受到鸟儿欢快的歌唱。
“藤花行客采,鸟语土人知”两句,将行旅之人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巧妙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藤花作为采摘的对象,不仅增添了旅途的乐趣,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而“鸟语土人知”则通过地方特色的小细节,增加了诗歌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
“当面天门出,横桥岚气移”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山峰仿佛是通往仙境的门户,而横跨其间的桥梁,则在轻雾缭绕中显得格外神秘。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壮观,也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味。
最后,“蛮方如脱木,定胜是秋时”以“蛮方”泛指偏远之地,通过“脱木”这一形象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阳春时节的喜爱,认为此时的自然风光远胜于其他季节。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景物描写的总结,也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流露出对大自然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赞美。
整体而言,《阳春道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山间春景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卿用卿家法,我与我周旋。
胸中一事无碍,便算小游仙。
借问封侯万户,何似买田二顷,耕凿赖天全。
可笑兰台史,祇欲勒燕然。众生病,吾亦病,不关禅。
灵光皎皎孤映,空水共澄鲜。
说法何须龙象,相笑从他蜩莺,总付大中千。
倦即曲肱卧,火宅已生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