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阳春道中》
《阳春道中》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山到阳春好,人传电白奇。

藤花行客采,鸟语土人知。

当面天门出,横桥岚气移。

蛮方如脱木,定胜是秋时。

(0)
鉴赏

这首《阳春道中》由明代诗人释今无创作,描绘了阳春时节山间道上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

首句“山到阳春好”,开篇即点明主题,阳春季节的山色尤为宜人。接着,“人传电白奇”一句,以传说中的电白之地为引子,暗示此处景色独特,令人向往。藤花、鸟语等自然元素的融入,使得画面生动鲜活,仿佛能听到藤蔓轻轻摇曳的声音,感受到鸟儿欢快的歌唱。

“藤花行客采,鸟语土人知”两句,将行旅之人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巧妙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藤花作为采摘的对象,不仅增添了旅途的乐趣,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而“鸟语土人知”则通过地方特色的小细节,增加了诗歌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

“当面天门出,横桥岚气移”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山峰仿佛是通往仙境的门户,而横跨其间的桥梁,则在轻雾缭绕中显得格外神秘。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壮观,也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味。

最后,“蛮方如脱木,定胜是秋时”以“蛮方”泛指偏远之地,通过“脱木”这一形象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阳春时节的喜爱,认为此时的自然风光远胜于其他季节。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景物描写的总结,也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流露出对大自然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赞美。

整体而言,《阳春道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山间春景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天竺

言从天竺寺,偶步下云房。

新霁铃声活,晨炊松叶香。

片云驻灵石,一鸟答松篁。

檐卜花仍在,禅心但坐忘。

(0)

己未福州西湖修禊题宛在堂·其二

四围山色蘸湖光,何代堂堂出此堂。

宗派都成人几许,溯洄同在水中央。

雌雄岂必分杭颖,文献从教数李常。

甲子岂关吾辈事,且收悽叹付流觞。

(0)

论诗六绝句·其一

少闻曲笔湘军志,老负虚名太史公。

古色斑斓真意少,吾先无取是王翁。

(0)

谒岳武穆祠有感

南渡偏安国已亡,宫祠墓木尚苍苍。

士无奇节名难著,地有忠魂草也香。

风雨湖山犹感恨,往来樵牧亦凄凉。

若教二帝生时返,血泪人谁洒夕阳。

(0)

述梦·其六

团栾宫样制湘纨,不绣鸳鸯不画鸾。

细字写他欢喜语,替他礼佛爇沉檀。

(0)

水调歌头.病中戏答友人

卿用卿家法,我与我周旋。

胸中一事无碍,便算小游仙。

借问封侯万户,何似买田二顷,耕凿赖天全。

可笑兰台史,祇欲勒燕然。众生病,吾亦病,不关禅。

灵光皎皎孤映,空水共澄鲜。

说法何须龙象,相笑从他蜩莺,总付大中千。

倦即曲肱卧,火宅已生莲。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