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各有适,一受不可更。
违巳欲徇世,忧患常相婴。
三军护汉将,九鼎调苍生。
功名岂不美,强之辄无成。
朝昏忘寝食,俯仰劳心形。
何如从所好,足以安馀龄。
予也一丘壑,野性真难名。
力懦谢提剑,才拙惭穷经。
疏放已成僻,纷华谁与争。
惊鹿便草丰,白鸥愿江清。
不堪行作吏,万累方营营。
夜虑多俗梦,晓枕无馀酲。
拄颊西山语,适意千里羹。
尘土走岁月,秋光浮宦情。
欲语个中趣,知音耿晨星。
世途古今险,方寸风涛惊。
封侯有骨相,使鬼须铜腥。
誓收此身去,田园事春耕。
人生各有适,一受不可更。
违巳欲徇世,忧患常相婴。
三军护汉将,九鼎调苍生。
功名岂不美,强之辄无成。
朝昏忘寝食,俯仰劳心形。
何如从所好,足以安馀龄。
予也一丘壑,野性真难名。
力懦谢提剑,才拙惭穷经。
疏放已成僻,纷华谁与争。
惊鹿便草丰,白鸥愿江清。
不堪行作吏,万累方营营。
夜虑多俗梦,晓枕无馀酲。
拄颊西山语,适意千里羹。
尘土走岁月,秋光浮宦情。
欲语个中趣,知音耿晨星。
世途古今险,方寸风涛惊。
封侯有骨相,使鬼须铜腥。
誓收此身去,田园事春耕。
这首诗《漫成》由金代诗人蔡松年创作,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生活的追求与对官场的厌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首句“人生各有适,一受不可更”点明了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旦选择就不能改变。接着,“违巳欲徇世,忧患常相婴”则揭示了人们在追求世俗成功时往往背离自我,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忧虑和困扰。
“三军护汉将,九鼎调苍生”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权力与责任的关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观察与思考。“功名岂不美,强之辄无成”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认为强求往往难以达成目标。
“朝昏忘寝食,俯仰劳心形”描绘了为追求功名而过度劳累的生活状态,与后文“何如从所好,足以安馀龄”形成鲜明对比,提出了回归本心、享受自然生活的建议。
“予也一丘壑,野性真难名”表明诗人向往隐居山林的生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力懦谢提剑,才拙惭穷经”表达了诗人不愿涉足权力斗争和学术研究的立场。“疏放已成僻,纷华谁与争”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不屑。
“惊鹿便草丰,白鸥愿江清”使用动物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希望生活在一个宁静、自由的环境中。“不堪行作吏,万累方营营”直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夜虑多俗梦,晓枕无馀酲”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疲惫。“拄颊西山语,适意千里羹”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最后,“尘土走岁月,秋光浮宦情”总结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官场生活的感慨。“欲语个中趣,知音耿晨星”表达了诗人寻求理解与共鸣的愿望。“世途古今险,方寸风涛惊”再次强调了人生的艰难与挑战。“封侯有骨相,使鬼须铜腥”讽刺了那些为了权势而不择手段的人。“誓收此身去,田园事春耕”则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尘嚣,回归田园生活的坚定意志。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风格。
虎头诸孙总痴绝,老安不痴乃用拙。
忆在吴中写墨君,雪楮水缣每飘撇。
妙处不减文湖州,同时更有柯丹丘。
眼底只今无此客,使我悒悒怀风流。
苍梧想见斑竹活,看画忽焉忧思豁。
安得二老从之游,搔首凉风起天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