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除夕》
《除夕》全文
清 / 梁同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珍重长筵桦烛迟,闲情收拾付红丝。

懒教夜半求如愿,笑看灯前拜阿宜。

一辈晨昏莱子梦,两年兄弟杜陵诗。

无多残腊堂堂去,又耐寒风著意吹。

(0)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梁同书的《除夕》描绘了除夕夜的欢乐与闲适氛围。首句“珍重长筵桦烛迟”写出了长桌宴席上桦烛燃烧缓慢,暗示着夜晚的漫长和人们对于团聚的珍视。"闲情收拾付红丝"则表达了诗人将闲暇的心情寄托于红丝线编织的情谊之中,可能是准备送给亲朋好友的新年礼物。

接下来,“懒教夜半求如愿”流露出诗人不愿在半夜去追求难以实现的愿望,更愿意享受当下,笑着欣赏眼前的家庭聚会。“笑看灯前拜阿宜”描绘了家人围坐灯下,互相祝福的温馨场景,其中“阿宜”可能是对家人的昵称,增添了亲切感。

“一辈晨昏莱子梦,两年兄弟杜陵诗”回忆过去一年的时光,既有对家庭生活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怀念。诗人以“莱子梦”和“杜陵诗”两个典故,寓言生活琐事和文学交流,展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最后两句“无多残腊堂堂去,又耐寒风著意吹”寓意新年的到来,腊月将尽,但严冬的寒风也挡不住节日的热闹气氛。堂堂离去的“残腊”象征旧岁的结束,而“又耐寒风著意吹”则预示着新的一年坚韧不屈的精神面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除夕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庭团聚的温馨、亲情友情的深厚以及对新年的期待,富有生活情趣和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梁同书

梁同书
朝代:清

梁同书(1723年~1815年),清代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梁同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著有《频罗庵遗集》。 梁同书家学渊源。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所书碑刻极多。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并无苍老之气。传世书迹甚富,小楷书作尤多。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等。
猜你喜欢

贫居自述·其七十五

剩得黄齑满瓮储,养生谁不要赢馀。

多因酒病仍耽酒,却为书穷反读书。

醉醒尽为千古戏,荣枯都是一场虚。

全凭山水供薪米,半作樵夫半作渔。

(0)

贫居自述·其三十二

一场春梦到邯郸,薄利轻名了性贪。

载酒携诗谁厚意,吟风弄月我闲谭。

情交似水何妨澹,世味如盐不厌咸。

自笑近来吟骨瘦,烟花那得尽肩担。

(0)

题四皓围棋图

对垒争誇搏击劳,偶然成败等秋毫。

从教末著安刘妙,肯似山中不著高。

(0)

三月忠州道中

日斜云淡远山低,三月王孙草色萋。

一叶频繁明月峡,六年流恋浣花溪。

盐齑有味名还薄,木铎无功道未西。

何日濯缨江海去,石床藤枕对凫鹥。

(0)

目极南山同前

南山山下水源深,淘出慈孙孝子心。

几处邱原青草合,万株桑梓白云阴。

望乡台古情偏切,昼锦堂高梦亦寻。

不道当年何驸马,朱门清夜月沈沈。

(0)

九日饮冰玉堂和韵十首·其六

论诗谁讶村夫子,爱酒自谈中圣人。

先哲风标应未泯,重阳诗酒且从新。

西风岂解通花信,万物原来有谷神。

今日醉侯吾佩印,肯教螺盏旋生尘。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