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似生,合取口,三世诸佛不知有。
日午打三更,面南看北斗。
何似生,合取口,三世诸佛不知有。
日午打三更,面南看北斗。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印的作品,名为《偈颂十五首》中的第十首。它以口语化的形式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理解和追求。诗人提出,真正的修行者不应拘泥于世间概念,如“何似生”,即不如像生命本身那样自然,无需执着于身份或知识。"合取口"暗示了放下言语,直接体验真理的重要性。
"三世诸佛不知有",意味着超越了三世轮回的佛境界,达到了超脱生死的境地,这里的佛并非指具体的佛像,而是指觉悟的状态。接下来的"日午打三更,面南看北斗",描绘了一种奇特的修行方式,即使在白天也要保持警醒,如同深夜三更时分,面向南方凝视北斗星,寓意着内心的坚定与对正道的追寻。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禅意,强调修行者的内在修炼和对超越世俗理解的追求,体现了佛教中寂静观照、无我境界的思想。
世人宝珠玉,往往身殉之。
日遇佳山水,谁复知其奇。
余本丘壑士,烟霞夙所怡。
结楼清溪上,青山匝四维。
云宫接水殿,瑶草杂琼枝。
丹碧纷纷见,星河面面垂。
阴晴多异赏,陟降穷二仪。
离朱不易辨,绘画空复施。
万状归目睫,百宝呈参差。
藏珠与怀璧,娖娖徒尔为。
宿云护朝霜,秋阳佐残暑。
蝇痴驱复来,汗下拭莫禦。
庭梧自黄陨,风过成夜语。
幸是可怜生,胡然遽如许。
黄生多新诗,如盆茧抽绪。
唱高难欸乃,隽永得㕮咀。
意合无古今,投闇有迎拒。
名成弟子韩,价重先生楮。
向来得斯人,孰谓余龃龉。
晚炊邻僧米,昼拾狙公芧。
甘酸皆适口,霜黄未登俎。
门有曲逆车,谤甚北山女。
宁为沟中断,不作太仓鼠。
老退无好怀,续明然两炬。
搔首不成眠,寒蛩促机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