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襄阳大悲院作》
《襄阳大悲院作》全文
宋 / 葛胜仲   形式: 古风

善财叩补陀,大千一弹指。

我行无神足,重趼二百里。

中年逢百罹,所欠但一死。

稽首闻薰王,觊以俗障洗。

鱼山彊赞述,文污梵书庋。

自怜迷本闻,云何见大士。

觉与所觉空,根脱不用耳。

圆融声度垣,变现月映水。

臂目恒河沙,如幻本一理。

以是见观音,文殊亦如是。

(0)
鉴赏

这首诗《襄阳大悲院作》由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佛教中观音菩萨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首句“善财叩补陀,大千一弹指”,借用佛教故事中的善财童子叩访补陀洛迦山的情节,以及“一弹指”这一佛教中表示时间极短的概念,表达了对佛法广大深邃的赞叹。接着,“我行无神足,重趼二百里”,诗人自谦自己虽行万里路,却仍感不足,隐喻了修行之路的漫长与艰难。

“中年逢百罹,所欠但一死”,描述了诗人中年时遭遇的各种苦难,似乎在寻求生命的终极解脱。接下来,“稽首闻薰王,觊以俗障洗”,表达了诗人渴望通过佛法洗涤世俗的烦恼,追求心灵的净化。

“鱼山彊赞述,文污梵书庋”,可能是指诗人试图用文字来赞颂佛法,但又担心自己的语言不足以表达佛法的深奥,因此将这些文字收藏起来,以免玷污了神圣的教义。

“自怜迷本闻,云何见大士”,诗人反省自己虽然向往佛法,但似乎仍然迷失在世俗之中,难以真正见到佛法中的大士(即观音菩萨)。

“觉与所觉空,根脱不用耳”,这里诗人探讨了觉知与被觉知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都是空性的,不需要依赖任何根器(感官或心智)就能直接体悟。

“圆融声度垣,变现月映水”,描绘了佛法的圆融无碍,如同声音穿透墙壁,月亮映照水面,形象地展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的和谐。

“臂目恒河沙,如幻本一理”,指出观音菩萨的化身众多,如同恒河沙数般,但这一切都是幻象,背后蕴含着统一的真理。

“以是见观音,文殊亦如是”,最后两句总结,无论见到的是观音菩萨还是文殊菩萨,背后的道理都是一致的,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的一致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和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葛胜仲
朝代:宋   字:鲁卿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生辰:1072~1144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猜你喜欢

咏新柳二首·其二

条风一夜乍回枯,黛色和烟半有无。

玄灞柔条堪系马,白门疏影不藏乌。

楼头寒映罗衣薄,曲里风惊紫塞孤。

春水绿波春草碧,等闲芳岁莫教徂。

(0)

塞上曲二首寄大中丞张肖甫·其二

向晚笳声满地悲,大营方猎插金瑀。

胡儿铁勒吞风去,共惮铜梁张太师。

(0)

浆洗房

宫娥白首出宫门,却入闲房亦是恩。

欲浣故衣还袖手,为中怜有御香存。

(0)

赠适园

周生直道闻天下,迩岁韬光有适园。

夜雨闭门无客啄,秋堂邀月厌蛩喧。

端居忍负苍生望,失守犹多瘉野言。

我亦随缘安雾隐,江山如此谢轮轩。

(0)

过东华门

玉楼金殿晓云中,欲识天颜在碧穹。

输与路旁三省吏,满衣清露出深宫。

(0)

旅夜书怀

明日江城道,行踪不可留。

孤灯怨遥夜,残月落高楼。

风雪岁云暮,关山我旧游。

故人何日见,樽酒化离愁。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