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红尘走利名,庵中白发任浮生。
羡师法窟能深入,厌我诗坛已屡盟。
渺渺水光帘万叠,离离梅影雪三更。
何人荐取真消息,试鼓瑶琴一再行。
门外红尘走利名,庵中白发任浮生。
羡师法窟能深入,厌我诗坛已屡盟。
渺渺水光帘万叠,离离梅影雪三更。
何人荐取真消息,试鼓瑶琴一再行。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世态炎凉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门外红尘走利名”生动地刻画了世俗社会中人们追逐名利的繁忙景象,与之相对,“庵中白发任浮生”则展现了诗人选择在庵中度过余生,不为外界所扰的淡泊生活态度。诗人羡慕僧侣能够深入佛法,而自己却厌倦了诗坛上的种种约定俗成,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接着,“渺渺水光帘万叠,离离梅影雪三更”两句,通过描绘水光与梅影在雪夜中的静谧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最后,“何人荐取真消息,试鼓瑶琴一再行”则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渴望找到真正指引心灵的道路,愿意再次尝试弹奏瑶琴,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隐逸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不满与逃避。
一人为一体,鼓吹生乱离。
一体如一人,唾余何可为。
乐府古所推,不多汉魏时。
我爱子夜曲,情深反似痴。
悠悠者江澜,楚楚者江湄。
江城鸣画角,亦带夔门悲。
洞庭苦积沙,岳阳笛声疲。
我之蜀国弦,一曲愁湘妃。
为君再一曲,公无渡河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