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
《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全文
唐 / 刘长卿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到此机事遣,自嫌尘网迷。

因知万法幻,尽与浮云齐。

疏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

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

傲吏方见狎,真僧幸相携。

能令归客意,不复还东溪。

(0)
注释
机事:世俗事务。
遣:放下。
尘网:尘世的束缚。
万法:世间万物。
幻:虚幻。
浮云:比喻无常或虚幻。
疏竹:稀疏的竹子。
高枕:高高的枕头。
空花:虚幻的花朵。
杖藜:手杖和藜杖。
双林:两棵并排的树林。
傲吏:傲慢的官员。
见狎:显得亲切。
真僧:真正的僧侣。
相携:相伴同行。
归客:归乡的人。
东溪:东方的溪流,可能指归乡的路。
翻译
已决定放下俗务,自觉陷入尘世纠葛太深。
由此深知世间万物如梦幻泡影,皆与浮云无异。
稀疏的竹影映照着高高的枕头,空中的花朵随杖藜摇曳。
香气飘散到遥远的天边,太阳隐没在双林的西边。
傲慢的官员此刻显得亲切,真正的僧侣有幸相伴。
这能让归乡的游子心生留连,不再返回东溪的愿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诗人通过对惠福寺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于一切现象本质上的洞察与超然。

"到此机事遣,自嫌尘网迷" 一句,透露出诗人的心境,他在这里寻求解脱,摆脱那些束缚自己的琐事和世俗的羁绊。"因知万法幻,尽与浮云齐" 则是对万物无常、如梦如幻的深刻认识,将这一切视为与飘渺的云烟相似。

接下来的两句 "疏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 描述了惠福寺中的自然景观,疏落的竹子映照在高高的枕上,虚幻的花朵随着手中的拐杖飘散。香气飘散到天际之外,太阳渐渐隐匿于双林之西。这两句诗通过对寺院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傲吏方见狎,真僧幸相携。能令归客意,不复还东溪" 展示了诗人对于那些不以世俗为重的官员(傲吏)和真正的僧侣(真僧)的赞赏,他们能够相互扶持,共同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这种境界能够让游子归心,使他们不再返回尘世的纷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惠福寺茶会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他对万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
朝代:唐   字:文房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709—789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

哭朱质

可怜年少艺多门,死后谁为酹酒尊。

笥有六书传父业,家徒四壁受人恩。

萧萧白发牵孤梦,处处丹铅积泪痕。

唯见西窗旧时日,一帘竹影自黄昏。

(0)

春日有感

溪头柳色未藏鸦,坐向红亭见日斜。

雀乳试翎飞近树,鱼苗随队趁残花。

春山欲陟莓梯滑,野筏思乘海岛遐。

榷酒人归寒食节,伤心重忍望天涯。

(0)

乐府五首·其三

莫作吏人妇,容易掷飘蓬。

请开盘龙镜,结发垂郎胸。

(0)

陈明卿太史招同李烟客集古南池

黄鹂日日啭高枝,正是天涯倾盖时。

风约露荷香淡淡,月窥檐树影离离。

千秋重见南池宴,永夜频传北海卮。

解却兰舟相借问,西山宁负白云期。

(0)

寿潘邑侯

太平天子重循良,花发宁阳满县香。

春值三分桃渐熟,萱当两叶日初长。

丹砂无事求勾漏,白鹿原来出豫章。

端拟寿民还寿国,伫看飞舄入朝堂。

(0)

白石洞天

白石山人懒下山,丹成点化石头顽。

几回欲向云中去,祇恐群仙不放还。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