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华初映最高峰,玉树凝辉在半空。
佳气迥浮丹凤阙,清光遥入翠微宫。
松崖乍逐春风散,云峤仍含夜月重。
青琐朝回频极目,却将郢曲咏年丰。
日华初映最高峰,玉树凝辉在半空。
佳气迥浮丹凤阙,清光遥入翠微宫。
松崖乍逐春风散,云峤仍含夜月重。
青琐朝回频极目,却将郢曲咏年丰。
这首明代诗人王洪的《北京八咏·其六·西山雪霁》描绘了日出时分西山雪后的壮丽景象。首句“日华初映最高峰”,展现了朝阳初升,照耀在巍峨的西山之巅,犹如玉树生辉,充满生机。接下来的“佳气迥浮丹凤阙,清光遥入翠微宫”则运用象征手法,将瑞气比喻为凤凰飞升,清光穿透云层,映照到远处的宫殿,显得祥瑞而宁静。
“松崖乍逐春风散,云峤仍含夜月重”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色变化,松树在春风吹拂下舒展,而山峦在夜月余晖中显得更加厚重。最后,“青琐朝回频极目,却将郢曲咏年丰”表达了诗人朝罢归来后,远眺美景,心中满是丰收的喜悦,于是以歌颂太平盛世的“郢曲”作结。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山雪霁后的景象,寓情于景,既有自然之美,又寄寓了对国家富饶与安宁的期盼。
东洋兵气森如霜,破敌无声如虎狼。
一拳海上黑丸地,地窄不足供回翔。
数军弹压有馀势,狰狞恶貌惊洪荒。
谁知绿林多豪客,小丑不量出跳梁。
昼在山场夜城郭,凌空蔽日如飞蝗。
一指障目无泰山,劫夺民家穿营房。
洋兵瑟缩不敢出,有如猛虎畏群羊。
四围鸣炮声汹汹,两傍列炬光煌煌。
小寇由来过大敌,正正旗鼓阵堂堂。
入室横行无所惧,往复倒橐又翻曩。
委蛇欲退不遽退,辄向营头鸣数枪。
行人复说大坪山,白日出劫洋兵行。
初谓一吼噤万窍,谁知满身生烂疮。
南北烟尘复四起,兵且难行况善良。
呜呼绿林客,恨不为国出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