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雨足静蓬扉,许放山林老布衣。
地隔市城过客少,尘封笔砚答书稀。
棋当敛局知高下,鸟惯窥檐说是非。
消受竹篱根处稳,去年春尽尚迟归。
郊原雨足静蓬扉,许放山林老布衣。
地隔市城过客少,尘封笔砚答书稀。
棋当敛局知高下,鸟惯窥檐说是非。
消受竹篱根处稳,去年春尽尚迟归。
这首清代诗人江有溶的《山居(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画面。首句“郊原雨足静蓬扉”写出了雨后乡野的清新与宁静,蓬门紧闭,显示出隐者的淡泊心境。次句“许放山林老布衣”表达了诗人愿意在山林中过着简单生活的愿望,以“老布衣”自喻,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第三句“地隔市城过客少”进一步强调了山居的偏远和人迹罕至,使得诗人得以远离尘嚣,享受孤独与宁静。第四句“尘封笔砚答书稀”则暗示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书信往来稀疏,反映出他专注于内心世界,而非世俗交往。
第五、六句通过“棋当敛局知高下”和“鸟惯窥檐说是非”,以棋局的胜负和鸟儿的闲谈寓言,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事的淡然看法。最后一句“消受竹篱根处稳,去年春尽尚迟归”则以竹篱为背景,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和享受,直到春天结束也不急于返回尘世。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寓言,展现了诗人清贫而自在的山居生活,以及他对自然与内心的深深热爱。
山城本孤峻,凭高结层轩。
江气偏宜早,林英粲已繁。
馀滋含宿霁,众妍在朝暾。
拂衣释簿领,伏槛遗纷喧。
深俯东溪澳,远延南山樊。
归云纳前岭,去鸟投遥村。
目尽有馀意,心恻不可谖。
朅来彭蠡泽,载经敷浅原。
春及但生思,时哉无与言。
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
美化犹寂蔑,迅节徒飞奔。
虽无成立效,庶以去思论。
行复徇孤迹,亦云吾道存。
方驾与吾友,同怀不异寻。
偶逢池竹处,便会江湖心。
夏近林方密,春馀水更深。
清华两辉映,闲步亦窥临。
蘋藻复佳色,凫鹥亦好音。
韶芳媚洲渚,蕙气袭衣襟。
萧散皆为乐,裴回从所钦。
谓予成夙志,岁晚共抽簪。
蘋藻生南涧,蕙兰秀中林。
嘉名有所在,芳气无幽深。
楚子初逞志,樊妃尝献箴。
能令更择士,非直罢从禽。
旧国皆湮灭,先王亦莫寻。
唯传贤媛陇,犹结后人心。
牢落山川意,萧疏松柏阴。
破墙时直上,荒径或斜侵。
惠问终不绝,风流独至今。
千春思窈窕,黄鸟复哀音。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
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
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
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
古节犹不弃,今人争效忠。
蘋藻生南涧,蕙兰秀中林。
嘉名有所在,芳气无幽深。
楚子初逞志,樊妃尝献箴。
能令更择士,非直罢从禽。
旧国皆湮灭,先王亦莫寻。
唯传贤媛陇,犹结后人心。
牢落山川意,萧疏松柏阴。
破墙时直上,荒径或斜侵。
惠问终不绝,风流独至今。
千春思窈窕,黄鸟复哀音。
清秋发高兴,凉月复闲宵。
光逐露华满,情因水镜摇。
同时亦所见,异路无相招。
美景向空尽,欢言随事销。
忽听金华作,诚如玉律调。
南宫尚为后,东观何其辽。
名数虽云隔,风期幸未遥。
今来重馀余论,怀此更终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