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追随到玉山,笋舆咿轧可怡颜。
诗情酒兴复几许,春在花光草色间。
恨不追随到玉山,笋舆咿轧可怡颜。
诗情酒兴复几许,春在花光草色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送昌甫盖前晚独立涧上看桃花初开意思正适时见昌甫来也(其二)》。诗中充满了对友人昌甫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恨不追随到玉山”,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与昌甫一同前往玉山的遗憾之情,玉山在这里象征着高雅、纯洁的地方,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次句“笋舆咿轧可怡颜”,描绘了乘坐竹轿(笋舆)在山间行进时的景象,咿轧声中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愉悦心情。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好,也暗示了诗人与昌甫之间深厚的情谊,使得旅途充满乐趣。
第三句“诗情酒兴复几许”,将诗人的创作热情和饮酒的兴致融入其中,表现了诗人与昌甫相聚时的欢愉氛围。诗情与酒兴并存,既体现了文人的风雅,又展现了友情的真挚。
最后一句“春在花光草色间”,点明了季节与景色的主题。春天的气息弥漫在花光草色之中,不仅描绘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也寓意着友情与美好的事物如同春天一样,充满生机与希望。这句话以景结情,深化了全诗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昌甫到来的喜悦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充满了诗意与温情。
论寰中英气,人尽说,古青州。
看东坼沧溟,西瞻泰岳,南控营丘。
千古能称管晏,道而今、人物更风流。
磊落曝书公子,从前从事公侯。
勋名初不愿依刘。
耿耿连良寿。
听万里揄扬,一门冠盖,三世箕裘。
屈指瓜期已还,愿平生、相遇尽卿俦。
好记寿觞先举,莼鲈江上新秋。
四十年间,问何似、古人方略。
时自笑、致身无策,疗贫无药。
世事从来如意少,宦情已比当年薄。
更不须、勋业镜中看,今非昨。
眠矮榻,登高阁。
携短杖,?
长杓。
放屈伸由己,碧空盘鹗。
较短量长无定论,抗尘走俗非真乐。
算从前、有铁铸难成,求人错。
匆匆沙际春归,草如绶带交加翠。
白云缥缈,四年相望,季鹰归未。
拘束微官,踉跄俗状,较人间气。
想颠鸾倒凤,天公不管,谁会□,空中意。
自要看时拨置。
问谁家、小栏堪倚。
云间公子,为谁邀致,愁怀一洗。
红玉擎杯,朱弦理调,偶然成醉。
又门前俗事,催人上马,不堪凝睇。
普天炎赫衣流汗。
号呼坐恨更浅。
节序推移,阴阳代谢,谁敢心怀咨怨。
冥迷展转。
梦远壑层冰,澄江匹练。
大地**,秋空忽散仁风扇。
此身惯经寒暑,喧烦俱净尽,古炉灰篆。
屈指交游,转头零落,举目残星数点。
轰雷掣电。
任百计营为,亦难周遍。
日向西山,气机随吐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