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然何处起,水国不成眠。
触树人疑雨,开门月在天。
渔舟移绝浦,雁阵落荒田。
晓起伤漂荡,芦花走屋前。
飒然何处起,水国不成眠。
触树人疑雨,开门月在天。
渔舟移绝浦,雁阵落荒田。
晓起伤漂荡,芦花走屋前。
这首诗名为《秋风》,作者是宋代诗人林景英。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秋夜的静谧与萧瑟。首句“飒然何处起”以轻柔的秋风起笔,引发读者对风源的好奇;“水国不成眠”则暗示了水乡人在秋风中难以入眠的情境,透露出淡淡的忧愁。
接下来,“触树人疑雨”描绘了风吹过树梢,仿佛细雨飘洒,让人误以为是夜雨降临;“开门月在天”则通过开门望月,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皎洁。诗人将渔舟和雁阵引入,“渔舟移绝浦,雁阵落荒田”,形象地展示了秋夜的寂寥,以及自然生物对季节变迁的感知。
最后,“晓起伤漂荡,芦花走屋前”以早晨的景象收尾,芦花随风飘动,似乎象征着生活的无常和漂泊不定,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风为线索,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荷背翻黄,蕉心滴翠,雨洗庭院无尘。
断云缺处,矫首望冰轮。
迤逦天垂四幕,星杓淡、河汉横银。
笙歌散,风帘自上,寒水满楼明。
刘郎方得计,钗摇绣户,枕并华裀。
笑狂客无眠,坐听钟鲸。
明月中秋一梦,临鸳甃、三绕殷勤。
清光里,持杯对影,风月两兼并。
冲寒山意,未放江头树。
老去恨春迟,数花期、朝朝暮暮。
疏英冷蕊,也为有情忙,深夜月,小庭中,绝胜西城路。
调元妙手,便是春来处。
酝造十分香,更暖借、毫端烟雨。
狂歌醉客,小摘问东风,花谢后,子成时,趁得和羹否。
竹边柳外,两两寒梅树。
疏影上帘栊,似却□一枝横暮。
玉肌瘦损,有恨不禁春,萦冰珮,整风裳,怅望瑶台路。
我来胜赏,持酒花深处。
天晓酿幽香,正一霎、如酥小雨。
江山得助,臭味许谁同,长安远,故人疏,梦到江南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