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桥》
《桥》全文
宋 / 丁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鞭石滔滔远,填乌岁岁新。

七星横巨浸,半月映长津。

永固骞崩势,终无揭厉因。

时逢题柱客,不见脱辀人。

(0)
注释
鞭石:比喻力量巨大。
滔滔:形容水流不断。
填乌:指驱散乌云。
岁岁新:每年都有新的气象。
七星:古代天文中的七星,象征指引或远方。
巨浸:广阔的大湖或海洋。
半月: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长津:长河或遥远的水域。
永固:永久稳固。
骞崩:崩溃或倒塌。
揭厉:引发动荡或激变。
题柱客:古代学子在柱子上题写志愿,比喻有志向的人。
脱辀人:卸下车辕的人,常用来比喻放下负担或改变生活状态的人。
翻译
巨大的石鞭挥动远离尘世,每年填塞乌云带来新生。
七星横跨广阔的水面,半圆月亮映照深远的河流。
永远稳固,防止崩溃的趋势,始终没有引发动荡的因素。
恰逢题写志愿的游子,却未见那卸下车辕的人出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的桥景图。"鞭石滔滔远,填乌岁岁新",表现了时间流逝,桥下河水长年奔腾,不断侵蚀着岸边的土地。而"七星横巨浸,半月映长津"则描绘了一幅夜景,可能是诗人在桥上眺望星空和河流时的情景。"永固骞崩势,终无揭厉因"表达了对这座古老桥梁的坚固与历经沧桑而不倒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态。

最后两句"时逢题柱客,不见脱辀人",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偶尔在桥上留连,观赏那些刻在桥柱上的诗文,但却没有看到能够解开心中疑惑的人。这里的“脱辀人”可能指的是能够理解和分享诗人情感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古桥及其周遭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自然永恒以及个人情感的沉思,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寻求知音者的寂寞。

作者介绍
丁谓

丁谓
朝代:宋   字:谓之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生辰:966-1037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猜你喜欢

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三首·其三

便履康庄跨险湍,直从江北向江南。

千帆冉冉东西错,百辆憧憧上下参。

水自安流山自伏,天堪开拓地堪探。

何难更展无穷力,增建江桥第二三。

(0)

蛾眉七绝百首·其九十六

毕竟红娥胜算操,况当彼美协英髦。

西楼渐展擒王手,东阁行挥剪馘刀。

(0)

蛾眉七绝百首·其六十七

青雀纷纷未解围,飞琼祇亦黯然归。

可堪一掬辛酸泪,虚向蓬莱树下挥。

(0)

除夕闻花号步韵五首·其二

截竹催春夜未眠,几人得意舞红毡。

衣冠粉墨寻常见,冷眼边厢十四年。

(0)

下南岳宿半山寺

绝顶先秋零百草,半山回暖郁千松。

下层自有留人处,何必崎岖到上封。

(0)

旅菲杂咏二十八首·其七

土蛇不蛰日纷腾,壁虎高吟夜守灯。

处处袭人蜰吮血,朝朝争食蚁呼朋。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