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花含态占春酣,欢喜长宜傍佛龛。
优钵此时应解语,破颜若个可同参。
飞空散去频回靥,游戏拈来亦带憨。
移种东林过溪处,不须对影已成三。
名花含态占春酣,欢喜长宜傍佛龛。
优钵此时应解语,破颜若个可同参。
飞空散去频回靥,游戏拈来亦带憨。
移种东林过溪处,不须对影已成三。
这首诗以“佛见笑”为题,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名花在春天里含蓄地绽放,其姿态与欢喜之情仿佛都倾向于靠近佛龛,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花朵与佛教的智慧相结合,通过“优钵”这一意象,即莲花,暗示了花朵与佛教之间的内在联系,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洁与解脱。
诗中的“优钵此时应解语”,表达了诗人对莲花能理解世间万物之深意的想象,而“破颜若个可同参”则进一步强调了莲花作为智慧的象征,能够与人共同探讨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真理。接着,“飞空散去频回靥”描绘了莲花在空中飘散时,依然带着微笑,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自在,而“游戏拈来亦带憨”则以游戏般的轻松态度,展现了莲花的天真与纯真,同时也寓意着佛教中对于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
最后,“移种东林过溪处,不须对影已成三”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对佛教智慧的追求,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即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形成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上的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佛教以及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