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地僻无佳客,雨落狂花满敝庐。
端节忆逢车马至,春风乍领笑谈馀。
衙荒不具洪州榻,性鲁空闻圮上书。
惆怅灵岩天外碧,双峰新月对庭除。
沧江地僻无佳客,雨落狂花满敝庐。
端节忆逢车马至,春风乍领笑谈馀。
衙荒不具洪州榻,性鲁空闻圮上书。
惆怅灵岩天外碧,双峰新月对庭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僻静之地,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首句“沧江地僻无佳客”,点明了环境的偏远和孤独,没有宾客来访,只有雨水倾泻,狂花满园,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接着,“雨落狂花满敝庐”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感。
“端节忆逢车马至,春风乍领笑谈馀”,这两句回忆起节日时的热闹场景,与当前的孤独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交流与友谊的渴望。
“衙荒不具洪州榻,性鲁空闻圮上书”,这两句则转而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在荒废的官署中,无法提供像洪州那样舒适的生活条件,只能在阅读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的“性鲁”可能是指诗人性格朴实、不善言辞,通过“空闻圮上书”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自嘲。
最后,“惆怅灵岩天外碧,双峰新月对庭除”两句,以景结情,将思绪引向远方的灵岩山,那里的碧绿与天空相接,双峰映衬着新月,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寄托了他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境、人物情感和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处一隅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滚滚黄尘,曾小住波亭月廊。
犹记得洞箫韵好,秋清夜长。
风过伽蓝山石皱,云回密荫水蘅凉。
傍宫槐镫火下层城,萦建章。东方白,惊曙光。
双丫髻,七宝妆。有伏书传女,辕诗授匡。
瞥眼繁华如梦里,涛翻横海太荒唐。
忆怜才昔日杜司农,经十霜。
旧时游处,只恐沧桑换。
明月又窥人,喜分明、尊前眼见。
尘襟初浣,离绪不胜情,三更烛,满堂宾,总道深杯浅。
玉骢催去,计日征蓬转。
公事且休忙,好安排、诗筒茗盏。
涞阴梅子,五月定应黄,将携酒,论英雄,莫论闲长短。
萧斋幽赏无多地,画屏最饶诗意。
澹墨新痕,绡尘褪色,六曲斜排山字。清宵况味。
爱旁挹樨香,中分虫思。
净绝禅心,试题秋句不成绮。几回凭向倦里。
簟纹围一角,薰尽沉水。
梦远能穿,寒轻不隔,罗帐还垂凤尾。凉蟾乍坠。
恰菊影欹欹,画伊灯背。耸与诗肩,夜深偏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