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乌绕堞怯高寒,彻曙严更听未残。
骨肉轻离千绪结,图书稳付一肩安。
厌兵渐觉愁江叟,转饷仍闻急县官。
真愧蚩蚩篱壁下,远行待吉始知难。
城乌绕堞怯高寒,彻曙严更听未残。
骨肉轻离千绪结,图书稳付一肩安。
厌兵渐觉愁江叟,转饷仍闻急县官。
真愧蚩蚩篱壁下,远行待吉始知难。
此诗描绘了京口舟宿时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与不安。
首联“城乌绕堞怯高寒,彻曙严更听未残”描绘了夜晚城头乌鸦围绕城墙低飞,似乎对寒冷和战事感到畏惧的情景。彻夜的警戒声回荡在寂静的夜晚,暗示着战争的紧张氛围并未随着夜幕降临而消散。
颔联“骨肉轻离千绪结,图书稳付一肩安”则聚焦于战争中家庭分离的痛苦。骨肉分离,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与家中的书籍、财物等重要物品被妥善安置形成对比,凸显出战争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之深远。
颈联“厌兵渐觉愁江叟,转饷仍闻急县官”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破坏。厌倦战争的老者愁容满面,而县官催促粮饷的急迫声音则揭示了战争对物资供应的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
尾联“真愧蚩蚩篱壁下,远行待吉始知难”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为民众提供实际帮助的愧疚之情。篱笆下的无知或淳朴之人,或许能暂时避开战争的直接伤害,但远行之人却深知和平与安宁的来之不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对个体、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
属闻旌节西南归,跨剑越栈窥峨眉。
便将峨眉软庐阜,孔明十倍于曹丕。
怀哉西南一万里,日者庸人扰之耳。
豁然天地复清明,断自葛韦遗俗起。
我寻竹岩踏雪来,好怀尽为江山开。
人物于人尤不恶,更于众角寻麟角。
半山蛇腹弯城颊,层云鸱尾翔山胁。
紫萸独自对黄花,采笔不须题落叶。
山容入秋太瘦生,倚筇欲赋登山行。
诸公谭玄若破敌,万籁为我俱销声。
俯瞰市人酣战蚁,喧寂两忘同一视。
悠然五字隐长城,万马循墙看披靡。
数峰薄暮方展眉,笑人买山后小支。
谁能料理身后计,更复愿为天下奇。
沧江潮晚鲸吞吐,白鸥群分复群聚。
出门一笑问浮图,风动琅珰半天语。
青青岁寒之淡交,柏也揖逊苍髯梢。
凛姿古调瘠而实,昔未成才先莫逆。
执此能事柄者谁,弹压玉霄王紫微。
千古万古不可追,落子亦复四十围。
公乎多才亦多艺,小试演纶光帝制。
复将馀墨散馀春,烟云树石皆精神。
擎重雪枝寒不倚,霜干相周不相比。
山林豪逸并孤标,冠剑大臣横劲气。
想当欲画未画时,积思凝虑全天倪。
忽然直上盘云霓,不见笔墨之畛畦。
因依方寸亦磅礴,岂止一丘仍一壑。
良木非摧石不崩,于戏九原不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