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钟初应律,寂寂出重林。
拂水宜清听,凌空散迥音。
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
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
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
遥想千山外,泠泠何处寻。
霜钟初应律,寂寂出重林。
拂水宜清听,凌空散迥音。
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
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
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
遥想千山外,泠泠何处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寒冷中听闻霜钟之声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寂寥孤独的情感体验。
"霜钟初应律"一句,点明了时间是在夜深人静时分,而霜钟之声刚好响起,这个“初”字表现了诗人对声音细微变化的捕捉。"寂寂出重林"则形象地描绘出了霜钟声在寂静中传来,仿佛从层层叠叠的森林深处发出的效果。
接下来的“拂水宜清听”和“凌空散迥音”,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声音美感的享受,也描绘出了霜钟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寂静的夜晚中依旧保持着警醒,而“摇曳”一词更添了一种悠扬、不急不缓的情怀。
"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两句,通过月光与风声的结合,营造出一个空灵而宁静的夜晚氛围。霜钟之声在这种环境中显得更加悠扬、遥远。"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则是对时间流逝和早晨临近的一种感慨。
最后,“遥想千山外,泠泠何处寻”表达了诗人对于霜钟声来源的好奇与向往,以及一种超越现实环境、追求心灵寄托的愿望。"泠泠"一词形容声音之美妙,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霜钟声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大皞涵帝德,勾芒播皇仁。
群龙服苍驾,灵雨冒南岑。
渊鱼自暖跃,谷鸟相和吟。
桃花既夹道,麦苗亦成林。
竹篱带夕阳,茅舍含清阴。
白苹空骋望,青枫第伤心。
况值圣明代,聊以陶吾真。
寄言同怀子,芳醪期共斟。
野店残冬。
绿酒春浓。
念如今、此意谁同。
溪光不尽,山翠无穷。
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
篮舆乘兴,薄暮疏钟。
望孤村、斜日匆匆。
夜窗雪阵,晓枕云峰。
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
春王正月,雪阵联翩下。
我有春风怎生卖。
忽扫残夜雨,推出朝阳,天地里,玉烛一枝无价。
早春虚过了,尚有二分,是处春光好收买。
也不违天性,不远人情,杨柳陌、临水夭桃亭榭。
身子外、只要自家人,共酒后羲皇,花前偏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