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寒夜闻霜钟》
《寒夜闻霜钟》全文
唐 / 郑絪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霜钟初应律,寂寂出重林。

拂水宜清听,凌空散迥音。

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

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

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

遥想千山外,泠泠何处寻。

(0)
注释
寂寂:形容静悄悄的。
重林:密集的树林。
拂水:轻轻掠过水面。
凌空:升上天空。
舂容:形容钟声悠扬有节奏。
摇曳:摆动,摇晃。
虚籁:自然界的音响,如风声、流水声。
远砧:远处传来的捣衣棒敲击衣物的声音。
寒漏:滴漏计时器,此处指时间流逝。
侵:侵扰,打扰。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而悠长。
何处寻:寻找哪里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翻译
霜降后的钟声刚应合着节律,静静地穿透重重树林。
轻轻拂过水面的声音适合静静聆听,升入空中扩散出深远的回音。
舂容的节奏还未停歇,夜晚摇曳的钟声渐深沉。
月光下,钟声与自然的宁静和谐共鸣,风中还夹杂着远处传来的捣衣声。
钟声纯净,连寒冷的滴漏声也清晰可闻,悠闲中又怕天边曙光的侵扰。
遥想在千里之外的山峦,那清冷的钟声又将在哪里飘荡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寒冷中听闻霜钟之声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寂寥孤独的情感体验。

"霜钟初应律"一句,点明了时间是在夜深人静时分,而霜钟之声刚好响起,这个“初”字表现了诗人对声音细微变化的捕捉。"寂寂出重林"则形象地描绘出了霜钟声在寂静中传来,仿佛从层层叠叠的森林深处发出的效果。

接下来的“拂水宜清听”和“凌空散迥音”,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声音美感的享受,也描绘出了霜钟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寂静的夜晚中依旧保持着警醒,而“摇曳”一词更添了一种悠扬、不急不缓的情怀。

"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两句,通过月光与风声的结合,营造出一个空灵而宁静的夜晚氛围。霜钟之声在这种环境中显得更加悠扬、遥远。"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则是对时间流逝和早晨临近的一种感慨。

最后,“遥想千山外,泠泠何处寻”表达了诗人对于霜钟声来源的好奇与向往,以及一种超越现实环境、追求心灵寄托的愿望。"泠泠"一词形容声音之美妙,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霜钟声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郑絪

郑絪
朝代:唐

郑絪(752年-829年),字文明,荥阳人。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卒于文宗太和三年,年七十八岁。幼有奇志,善属文,所交皆天下名士。擢进士、宏辞高第。累迁中书舍人。唐德宗时宰相。宪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居相位凡四年。后自河中节度入为检校尚书左仆射。絪守道寡欲,治事笃实,世以耆德推之。太和中,以太子太傅致仕。卒,谥曰宣。絪著有文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春怀十首

大皞涵帝德,勾芒播皇仁。
群龙服苍驾,灵雨冒南岑。
渊鱼自暖跃,谷鸟相和吟。
桃花既夹道,麦苗亦成林。
竹篱带夕阳,茅舍含清阴。
白苹空骋望,青枫第伤心。
况值圣明代,聊以陶吾真。
寄言同怀子,芳醪期共斟。

(0)

行香子·野店残冬

野店残冬。
绿酒春浓。
念如今、此意谁同。
溪光不尽,山翠无穷。
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
篮舆乘兴,薄暮疏钟。
望孤村、斜日匆匆。
夜窗雪阵,晓枕云峰。
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

(0)

行香子·策杖溪边

策杖溪边。
倚杖峰前。
望琼林、玉树森然。
谁家残雪,何处孤烟。
向一溪桥,一茅店,一渔船。
别般天地,新样山川。
唤家僮、访鹤寻猿。
山深寺远,云冷钟残。
喜竹间灯,梅间屋,石间泉。

(0)

感皇恩·年少好寻芳

年少好寻芳,早春时节。
飞去飞来似蝴蝶。
如今老大,懒趁五陵豪侠。
梦中时听得,秦箫咽。
割断人间,柳枝桃叶。
海上书来恨离别。
旧游还在,空锁烟霞万叠。
举杯相忆处,青天月。

(0)

甲寅西归江行春怀十首

江行二月正清新,无主桃花不恋春。
老去情怀甚年少,少年未解惜芳晨。

(0)

洞仙歌·春王正月

春王正月,雪阵联翩下。
我有春风怎生卖。
忽扫残夜雨,推出朝阳,天地里,玉烛一枝无价。
早春虚过了,尚有二分,是处春光好收买。
也不违天性,不远人情,杨柳陌、临水夭桃亭榭。
身子外、只要自家人,共酒后羲皇,花前偏霸。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