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节居杜陵,南山常在目。
今兹羡行游,因以谢岩谷。
环锡恣探胜,棕綦方践陆。
五门岚翠横,八水秋阴覆。
云峰多隐见,林岭乍回复。
若见采芝人,余非恋微禄。
雉节居杜陵,南山常在目。
今兹羡行游,因以谢岩谷。
环锡恣探胜,棕綦方践陆。
五门岚翠横,八水秋阴覆。
云峰多隐见,林岭乍回复。
若见采芝人,余非恋微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元政上人游终南》,描绘了元政上人在终南山的游历和感悟。首句“雉节居杜陵”暗示了上人居住在古老的杜陵地区,可能与道教或隐逸生活相关。接着,“南山常在目”表达了对终南山景色的长久凝视,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今兹羡行游,因以谢岩谷”表达了诗人对游历的羡慕,同时也借此机会告别山中的隐居生活,暗示了一种人生选择或心境转变。接下来的诗句“环锡恣探胜,棕綦方践陆”描绘了上人手持锡杖,尽情探索山中胜景,步履轻盈地踏过大地。
“五门岚翠横,八水秋阴覆”通过描绘山门被青翠的雾气笼罩,以及秋天的水面覆盖着阴凉,展现了终南山的壮丽景色和季节变换之美。诗人继续写到“云峰多隐见,林岭乍回复”,强调山势的起伏变化和云雾的时隐时现,给人以神秘而深邃的感觉。
最后两句“若见采芝人,余非恋微禄”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示如果能见到那些在山中采药的人,他将不再留恋尘世的微薄俸禄,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深深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终南山的自然风光,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人生哲理,展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