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庙荒凉日,犹题伍大夫。
梓存悲兔伏,茅散病鸱呼。
西战啼哀郢,东门看破吴。
可怜行乞客,市上一箫孤。
古庙荒凉日,犹题伍大夫。
梓存悲兔伏,茅散病鸱呼。
西战啼哀郢,东门看破吴。
可怜行乞客,市上一箫孤。
这首诗描绘了伍子胥庙的荒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历史人物伍子胥的悲壮故事。首句“古庙荒凉日”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将读者带入一个时间久远、环境凄清的氛围中。接着,“犹题伍大夫”一句,点明了庙宇与伍子胥之间的联系,伍子胥作为历史上的忠臣义士,其形象在庙宇中得以留存。
“梓存悲兔伏,茅散病鸱呼”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以“兔伏”和“病鸱”来象征庙宇周围的荒凉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庙宇的荒凉感,同时也暗示了伍子胥生前的忠诚与牺牲并未被遗忘,他的精神依然在人间流传。
“西战啼哀郢,东门看破吴”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伍子胥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郢是楚国的都城,吴则是伍子胥所要复仇的对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伍子胥在西征楚国时的悲壮场景,也预示了他最终在东门攻破吴国的决心与行动,体现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最后,“可怜行乞客,市上一箫孤”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庙宇之外,描绘了一幅行乞者在市集上吹箫独行的画面。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寓意着伍子胥的精神如同那孤独的箫声,在世间回响,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传承忠义之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伍子胥庙的描写,以及对伍子胥生平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对这位历史英雄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后来者坚守正义与忠诚。
丘壑念长栖,荣宦非素心。
一朝使者骑,来辟荒山阴。
徘徊释短褐,慷慨援长琴。
开燕集朋游,趣装辞故林。
平生经济术,名动江汉浔。
逝川赴东海,孤云还北岑。
行藏各异态,努力及华簪。
层城睇高雁,岁晚待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