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览苦纡折,还登叠翠楼。
纵目鲜遗景,奇观能毕收。
白日涵大照,清爽横高秋。
明山东赴江,蜿蜒争上流。
远海北茫昧,势与苍烟浮。
控顾信雄杰,慷慨生浩愁。
排空安有翮,联袂太白游。
回瞰入山路,风淡云夷犹。
峰平树如荠,塔静铃语幽。
间樵濯虹涧,飞鸟下龙湫。
仙根不可招,日暮难久留。
行将觅舆返,身世真浮沤。
周览苦纡折,还登叠翠楼。
纵目鲜遗景,奇观能毕收。
白日涵大照,清爽横高秋。
明山东赴江,蜿蜒争上流。
远海北茫昧,势与苍烟浮。
控顾信雄杰,慷慨生浩愁。
排空安有翮,联袂太白游。
回瞰入山路,风淡云夷犹。
峰平树如荠,塔静铃语幽。
间樵濯虹涧,飞鸟下龙湫。
仙根不可招,日暮难久留。
行将觅舆返,身世真浮沤。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历天童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周览苦纡折,还登叠翠楼”两句,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曲折与艰辛,以及最终到达山顶时的喜悦与放松。叠翠楼作为观景点,让诗人得以俯瞰四周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接着,“纵目鲜遗景,奇观能毕收”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赞叹,认为所有的美景都尽收眼底,没有遗漏。接下来的几句“白日涵大照,清爽横高秋”,描绘了阳光普照、空气清新、秋意盎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开阔的氛围。
“明山东赴江,蜿蜒争上流”描述了山脉连绵不绝,仿佛要与江水汇合,形成蜿蜒曲折的景观。而“远海北茫昧,势与苍烟浮”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延伸至遥远的海面,与天空中的苍茫烟雾相接,展现出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
“控顾信雄杰,慷慨生浩愁”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内心的激动与感慨,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短暂的忧思。接下来的“排空安有翮,联袂太白游”则是借用了李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飞翔、与伟大人物同行的愿望。
最后,“回瞰入山路,风淡云夷犹”描绘了诗人从高处俯瞰山间小路,感受到风轻云淡的宁静。而“峰平树如荠,塔静铃语幽”则通过对比平缓的山峰与茂密的树木,以及静谧的佛塔与悠扬的铃声,营造了一种和谐与安宁的氛围。
“间樵濯虹涧,飞鸟下龙湫”描述了山中樵夫在清澈的溪水中洗涤,飞鸟在瀑布旁自由翱翔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仙根不可招,日暮难久留”表达了诗人虽然向往仙境,但终归要面对现实,无法长久停留。最后一句“行将觅舆返,身世真浮沤”总结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虚幻的深刻感悟,暗示了他即将离开此地,回归平凡的生活,但内心仍会怀念这次难得的自然之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童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沙河冬欲涸,流浅日以急。
胶舟不可行,念此劳苦剧。
巨舰鱼贯尾,小艇才转折。
褰裳力推挽,进寸还退尺。
呼啸荅林谷,荡摩激沙石。
前瞻兖泗源,高堰限通塞。
启闸暴漂浮,绝岸骇平溢。
篙樯起纷拿,跳跃如奋敌。
安流心稍舒,十里慰行役。
舟人忽相告,上闸晚仍隔。
官程急方贡,陆辇空委积。
永念平水功,岂遂一朝适。
壮游俟时来,欲速非我力。
郊连秋草黄,日闪霜树赤。
孤村隐溪曲,聊以供散策。
白云山嵯峨,矫首三叹息。
扁舟放河流,骤暑消雨馀。
既忻归计谐,矧与佳士俱。
云雾重回首,葱茏郁瑶居。
微波散碧縠,簸荡明月珠。
风急帆满张,猎猎病股舒。
亚树花换叶,离巢燕将雏。
眷彼别时语,不知今何如?
简书岂足畏,青山念吾庐。
勿谓道路遥,坐觉山川驱。
华樽方自持,相思少欢娱。
缄情何以写,揽情起踟蹰。
荒竹绕废宅,高下随女萝。
新梢入林莽,迸叶杨条柯。
玉骨清且癯,埋没还奄阿。
病绿烟惨悽,枯黄雨滂沱。
剑断戟复折,壮士空悲歌。
伊昔主家安,森森气相摩。
箨龙起云雷,平地烟霄过。
幽香澹庭除,静阴延绮罗。
一自兵尘生,人去斤斧多。
寂莫秋不实,饥凤将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