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何年没,荆榛老衲开。
群公不日复,诸杰四时来。
景行秋乘月,吟诗夜步苔。
会心香妙处,何必泥衔杯。
亭子何年没,荆榛老衲开。
群公不日复,诸杰四时来。
景行秋乘月,吟诗夜步苔。
会心香妙处,何必泥衔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漫步资福寺,探访名为“思范亭”的亭子所见所感。通过“亭子何年没,荆榛老衲开”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变迁,老僧开道,重新让荒废的亭子得以显现。接下来,“群公不日复,诸杰四时来”则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以及四季更迭中,仍有文人雅士前来凭吊的情景。
“景行秋乘月,吟诗夜步苔”描绘了诗人自己在秋夜月光下,沿着青苔小径漫步,吟诗抒怀的画面,充满了诗意和宁静。最后,“会心香妙处,何必泥衔杯”则传达出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认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感悟,而非物质的享受或外在的形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自然与人文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以及对精神生活超越物质追求的向往。
薛五嫁人苦不早,皆知倡家擅技巧。
写生乃是第一技,所见无如此卷好。
蕙质兰心有深寄,叶叶茎茎吐幽思。
其余点缀亦复佳,剡藤数丈披清气。
画兼题咏频致余,余亦每呼薛较书。
居然独立脂粉外,芗泽全抛弦索疏。
通国名娃出其下,仍嗟举世无知者。
眼中钟叔比钟期,此卷只应遗叔也。
叔也有情情复起,我题情语情如水。
枉教梦到湘江头,湘江水绝兰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