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于濆诗》
《读于濆诗》全文
宋 / 毕仲游   形式: 古风

于濆诗不多,遗藁数千叶。

缅观作者意,重叹今人拙。

雅辞清我骨,劲气喷壁裂。

感激生乱亡,辛酸更愁绝。

长城句最苦,三读泪流血。

莫学蒙将军,功高家国灭。

(0)
鉴赏

毕仲游在《读于濆诗》中,以深邃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感情,对宋代诗人于濆的作品进行了高度评价与深刻解读。于濆虽留世诗作不多,但其遗稿却达数千篇之多,这足以见其创作之勤奋与才华之深厚。

毕仲游在诗中表达了对于濆作品的独特见解,认为其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更在思想深度上触动人心。他指出,于濆的诗歌以其高雅的语言和清澈的文风,净化了读者的心灵,其笔力之强,甚至能喷薄出震撼心灵的力量,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毕仲游进一步阐述了于濆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指出其作品往往能引发人们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国家兴衰的深刻反思,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于濆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其中,“长城句最苦,三读泪流血”一句,是对于濆诗歌中某句名言的高度赞扬。这句话不仅展现了于濆诗歌语言的凝练与情感的强烈,也体现了毕仲游对这首诗深刻内涵的共鸣与感动,以至于反复诵读,泪水不禁滑落。

最后,毕仲游以“莫学蒙将军,功高家国灭”作为结语,既是对于濆诗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教训的强调,也是对后世诗人的警示,提醒他们追求艺术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感和忠诚。

综上所述,《读于濆诗》不仅是一篇对宋代诗人于濆作品的鉴赏文章,更是毕仲游对于文学创作中情感深度、历史反思以及社会责任等多重维度的深刻思考与表达。

作者介绍

毕仲游
朝代:宋

毕仲游,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宋宰相毕士安曾孙。初以父荫补宗正寺太庙斋郎,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后又任集贤校理,权太常博士等。其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为官机敏干练、清廉独慎,颇有吏才。但因受党争牵连,仕途不坦,坎坷一生。与司马光、苏轼等多有交游,工于诗文,其文章精丽、雄伟博辩,议论时政切中时弊。著有《西台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
猜你喜欢

过十三山

一鞭晓过锦川城,驴背风来料峭轻。

吹尽暮云天宇净,十三山上月初明。

(0)

芙蓉

忆得当年沼上栽,粉红霜洗净无埃。

不知画桨人归去,又向西风几度开。

(0)

道中

敝裘不耐晓来凉,风捲黄沙啸白杨。

极目遥天空怅望,马嘶声里又残阳。

(0)

水阁纳凉同董均可步管丈秋崖元韵

一泓秋涨半池荷,小榭临流起细波。

水气潜随花气散,蝉声远杂树声多。

残霞影落连朱槛,新霁烟深锁翠萝。

纳爽不知天竟晚,已看高阁转银河。

(0)

寄怀若水上人·其一

江南秋草色,不染道人心。

片笠随终始,孤舟得滞淫。

乾坤幽梦破,风雨夜钟深。

万里冥鸿意,于今喜陆沈。

(0)

妖梦行哭东郊刘子

青滋山人汉王孙,产古楚地今吴门。

秋心古貌凛然具,滟滪之水潇湘云。

雄才跨陵邺都客,自许卓荦能偏人。

少年客游老不返,负笈历遍天涯春。

江涛海色揽欲尽,裋褐饱掬京华尘。

低佪赵魏区,流览咸阳道。

探索邯郸战伐危,荡磨太华阴阳老。

凤台牛首烟雨秋,归去更作金陵游。

酒酣放笔真宰赴,国殇山鬼啼阴幽。

君年六十举一子,三载盈盈限秋水。

故乡不归归异乡,人生有情宁乐此。

秋山友人遗尺书,报君白首来京都。

玄州十月一把臂,惆怅垂老犹饥驱。

短日迫虞渊,不得驻斯须。

清冰寒迸玉壶碎,霹雳骇震丘琴枯。

忆与君订交,乃在庚子冬。

惊飙振霜原,安能定飞蓬。

中间离合经一纪,壮齿亦复成衰翁。

昨夜昏灯入妖梦,先期死友精诚动。

素车白马城东来,失声一拍成悲恸。

天青月冻风凄凄,严霜古瓦鸺鹠啼。

孤魂荧荧夕几逝,江云燕树增迷离。

老妻向衰暮,娇儿方孩提,可怜茕独谁依栖。

新诗简练齐杜陵,壬子况复同年生。

君当休明彼昏乱,生死遭遇何同情。

皇天独畀身后名,呜呼皇天独畀身后名。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