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拱横筇节,千栌跨篥竿。
回龙仍作柱,置笛且成栾。
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蜂归怜蜜熟,燕入重巢干。
欲仰天庭掞,终知学步艰。
百拱横筇节,千栌跨篥竿。
回龙仍作柱,置笛且成栾。
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蜂归怜蜜熟,燕入重巢干。
欲仰天庭掞,终知学步艰。
这首诗描绘了竹斋内景致的雅致与生机。开篇“百拱横筇节,千栌跨篥竿”,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竹斋内部结构的复杂与精巧,拱节与栌木的运用,既稳固又不失美感。接着“回龙仍作柱,置笛且成栾”两句,通过“回龙”这一形象,巧妙地将柱子比作蜿蜒的龙,同时又以“笛”与“栾”相映成趣,展现了竹斋内独特的装饰艺术。
“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则进一步描绘了竹斋内外的自然景观与生活气息,花径与药栏不仅增添了观赏性,也体现了主人对生活的细致品味。最后,“蜂归怜蜜熟,燕入重巢干”两句,通过蜜蜂与燕子的行为,生动地展现了竹斋环境的和谐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对自然界的尊重与爱护。
“欲仰天庭掞,终知学步艰”则是诗人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的艰难与不易。整首诗通过对竹斋内外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坚持。
翠筱横侵鹤膝枝,江南篱落雪残时。
杨郎笔下烟岚集,留作晴窗觅句资。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
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
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
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
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缥缈间。
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山。
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
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