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携筇杖入罗浮,四百名峰今始游。
鲍靓葛洪如有待,洞云岩月似相留。
一封茅屋梅花古,半址松坛药灶秋。
谁谓铁桥人不到,我将双袖挹飕飗。
独携筇杖入罗浮,四百名峰今始游。
鲍靓葛洪如有待,洞云岩月似相留。
一封茅屋梅花古,半址松坛药灶秋。
谁谓铁桥人不到,我将双袖挹飕飗。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携杖,踏入罗浮山中,探索四百座名峰的壮丽景象。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首句“独携筇杖入罗浮”展现了一种孤高自许、不随流俗的风范,诗人独自一人,手持竹杖,踏入了这片神秘的山脉之中。
“四百名峰今始游”则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初次游览的兴奋之情。接下来的两句“鲍靓葛洪如有待,洞云岩月似相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鲍靓、葛洪两位历史上的炼丹师比拟为山中的洞云、岩石与明月,仿佛在等待诗人的到来,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人文气息。
“一封茅屋梅花古,半址松坛药灶秋”描绘了诗人沿途所见的古朴村落与自然景观,梅花与松树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也寓意着清雅脱俗的品格。最后,“谁谓铁桥人不到,我将双袖挹飕飗”一句,以铁桥象征通往仙境的桥梁,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尘世,但心向往之,愿意以双袖捕捉山间的清风,寄寓了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