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惨相别,归路几盘旋。
斜月夜将半,疏钟僧未眠。
猿啼沈野色,犬吠入溪烟。
林壑自朝暮,此心殊怅然。
故人惨相别,归路几盘旋。
斜月夜将半,疏钟僧未眠。
猿啼沈野色,犬吠入溪烟。
林壑自朝暮,此心殊怅然。
这首清代诗人周燮祥的《归路》描绘了一幅深情而略带凄凉的离别场景。首句“故人惨相别”直接表达了与老友分别时的悲情,"归路几盘旋"则暗示了道路曲折,归途遥远,增添了离别的艰难感。接下来的“斜月夜将半”以景衬情,渲染了夜晚渐深、月光倾斜的氛围,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孤独。
“疏钟僧未眠”进一步描绘了深夜的寂静,只有稀疏的钟声打破宁静,反映出僧人难以入睡,可能也是因离别而心绪不宁。"猿啼沈野色"通过猿猴的哀鸣,加深了野外的寂寥和沉郁,"犬吠入溪烟"则以犬吠声穿透溪边的薄雾,更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林壑自朝暮,此心殊怅然”,诗人感慨自然景色虽日复一日,但自己的心情却始终无法释怀,充满了深深的惆怅。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后的旅途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离别后的落寞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