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晖抱芳意,丛桂结遐忱。
风光散繁蕙,云色留松阴。
玩景陟书台,台石蘼芜侵。
梁王悦坟典,兼之山水音。
探奥坐萝石,咀藻登山岑。
选学出名贤,炳焕为儒林。
用物岂不弘,精爽亮难沈。
恍惚烟云间,魂魄时自临。
怀人允在昔,睹迹乃以今。
愿修涧沚毛,一罄平生心。
晴晖抱芳意,丛桂结遐忱。
风光散繁蕙,云色留松阴。
玩景陟书台,台石蘼芜侵。
梁王悦坟典,兼之山水音。
探奥坐萝石,咀藻登山岑。
选学出名贤,炳焕为儒林。
用物岂不弘,精爽亮难沈。
恍惚烟云间,魂魄时自临。
怀人允在昔,睹迹乃以今。
愿修涧沚毛,一罄平生心。
这首诗描绘了昭明读书台的自然美景与历史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的追忆与敬仰之情。
首句“晴晖抱芳意,丛桂结遐忱”描绘了晴朗日光中,丛生的桂花树散发出的芳香,寄托着深远的情怀。接着“风光散繁蕙,云色留松阴”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阳光洒在繁茂的蕙草上,云彩映照在松树的阴影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玩景陟书台,台石蘼芜侵”则将读者带入了读书台的场景,诗人漫步于书台之上,台石被蘼芜植物覆盖,增添了几分古朴与自然的气息。接下来“梁王悦坟典,兼之山水音”提到了古代的文人梁王,他喜爱阅读经典文献,同时也欣赏山水之美,体现了文人对知识与自然的双重追求。
“探奥坐萝石,咀藻登山岑”描述了诗人深入探索学问的过程,坐在覆盖着藤萝的石头上,品味着山林间的清新空气,仿佛在与古人对话,寻求智慧的奥秘。而“选学出名贤,炳焕为儒林”则赞美了那些在学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名贤,他们的贡献如同璀璨的星河,照亮了儒家文化的长河。
“用物岂不弘,精爽亮难沈”表达了对知识与精神追求的重视,认为物质的丰富并不能替代精神的充实,真正的智慧与精神难以被遗忘或沉没。最后,“恍惚烟云间,魂魄时自临”描绘了诗人仿佛置身于烟云缭绕的仙境,灵魂不时地与古人相会,体验着超越时空的对话与共鸣。
“怀人允在昔,睹迹乃以今”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怀念,通过眼前的景象回想起往昔的故事。而“愿修涧沚毛,一罄平生心”则是诗人的心声,希望像古人一样,通过修身养性,表达自己一生的志向与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昭明读书台的自然美景与历史韵味,更蕴含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崇敬与向往,以及对个人修养与知识追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