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这首诗《投宋于庭翔凤》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通过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文人形象与政治抱负的图景。
首句“游山五岳东道主”,描绘了诗人的游历之广,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自然界的壮丽与伟大。诗人以“东道主”自居,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也暗含着对地方文化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次句“拥书百城南面王”,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他渴望拥有丰富的知识与学问,如同拥有百座城市的财富一般,这不仅是对个人学识的追求,更是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向往。同时,“南面王”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度,意味着诗人不仅希望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渴望在政治舞台上施展才华,成为一方领袖。
后两句“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则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诗人与人交往时的独特魅力。在众多人群中,他只需与一人相握,便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让对方的衣袖上都弥漫着三年不散的香气。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魅力与影响力,也暗示了他在人际交往中的高超技巧与深厚的人脉资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龚自珍对于理想人格与社会角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知识、文化与政治抱负的热烈追求。
陟彼西山,言采其薇。清晨荷锄去,日晚束担归。
登山不厌高,山下薇苗稀。
斸土不厌深,土浅根不肥。
不辞登高斸深土,但念妻儿常苦饥。
赤日行天燥土热,流汗被体沾裳衣。
家家捣薇根,舂杵声相闻。
经旬不粒食,杵重筋力微。
汲泉澄粉作饵薄,菜色已觉容颜非。
嗟哉田家百苦无休时,野人见之心益悲。
达官贵客不到此,日醉华筵知不知。
满园种花不种桑,野桑不入名花谱。
五陵豪家纨裤儿,快乐岂知蚕绩苦。
欢娱未足事已垂,富贵欺人年少去。
却携锄钁向桑间,满眼看花花不语。
君不见金谷荒凉梓泽空,春风锦障俱尘土。
悔不当时学种桑,尽遣歌姬作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