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行五里,落日众山赤。
中环翠凝峦,秀色起千尺。
风流杜牧守,壮语镌妙画。
我来严冬初,俯仰一今昔。
人烟久变故,鬼怪据幽僻。
披丛得小径,往来遭折屐。
乱石排犬牙,荒洞泯龙迹。
空馀岩前碑,雨日自淋炙。
黄花既非时,何以供太白。
但须历层巅,一笑天地窄。
出郭行五里,落日众山赤。
中环翠凝峦,秀色起千尺。
风流杜牧守,壮语镌妙画。
我来严冬初,俯仰一今昔。
人烟久变故,鬼怪据幽僻。
披丛得小径,往来遭折屐。
乱石排犬牙,荒洞泯龙迹。
空馀岩前碑,雨日自淋炙。
黄花既非时,何以供太白。
但须历层巅,一笑天地窄。
此诗《登齐山》由元代诗人贡奎所作,描绘了诗人登临齐山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川之美与自然之韵。
首句“出郭行五里,落日众山赤”描绘了日落时分,群山在夕阳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火红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壮丽而热烈的氛围。接着,“中环翠凝峦,秀色起千尺”进一步描绘了山峦的翠绿与挺拔,秀美之色直插云霄,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风流杜牧守,壮语镌妙画”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典故,表达了对杜牧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山川美景的感慨与赞美。接下来,“我来严冬初,俯仰一今昔”则点明了时间的更迭与季节的变化,通过“俯仰”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人烟久变故,鬼怪据幽僻”描绘了山中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界的独特魅力。“披丛得小径,往来遭折屐”则展示了诗人探索自然、寻找路径的过程,以及在自然中行走的艰辛与乐趣。
“乱石排犬牙,荒洞泯龙迹”通过描绘山中的乱石与荒洞,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环境的原始与野性。“空馀岩前碑,雨日自淋炙”则通过古老的碑文,反映了历史的痕迹与岁月的沧桑。“黄花既非时,何以供太白”则以黄花非时开放,引出了对季节更替与自然规律的思考。“但须历层巅,一笑天地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豁达与宽广心境,以及对宇宙之大、人生之短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