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相看,眼眼厮觑。衣外别传,有甚凭据。
倒却门前刹竿著,凤栖不在梧桐树。
面面相看,眼眼厮觑。衣外别传,有甚凭据。
倒却门前刹竿著,凤栖不在梧桐树。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范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面面相看,眼眼厮觑"描绘了人们互相窥视、相互审视的状态,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和猜疑。"衣外别传,有甚凭据"进一步指出,人们往往以外表或流言为依据来评判他人,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实。
"倒却门前刹竿著"运用比喻,可能是指放下心中的执着和偏见,就像倒转门边的禅杖,象征着放下对外在事物的依赖。"凤栖不在梧桐树"则寓意真正的贤才或高洁之士并不一定依附于显赫的地位或环境,他们可能选择更为低调的生活方式。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现象,鼓励人们深入内心,洞察真实,并放下不必要的束缚。
客居寥落天积阴,其奈二毛愁复侵。
东篱有花白衣至,菊花恨不栽成林。
糟床雨声夜彻耳,醅瓮春色时关心。
昨梦长江变绿酒,茫茫不知几许深。
倒吞明月荡豪兴,下有蛟龙那敢吟。
屈原李白莫相笑,肯与尔辈俱浮沈。
醒者醉者怀不同,我狂独在醒醉中。
百年形骸匪金石,讵可一日无春风。
燕台梁园旧游处,好客迩来惟孔融。
太行山头共俯仰,人间谁识真英雄。
几醉良宵感秋别,大火自西人自东。
我昔游齐东,数醉村家酒。
今日经故途,访之寂无有。
惆怅憩空林,偶值苍颜叟。
为言遭岁凶,饥寒苦奔走。
布褐不掩形,藜藿不充口。
沟壑半流离,十室空八九。
我闻涕沾裳,伫立不能久。
寄谢当涂人,此意还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