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显庆寺》
《过显庆寺》全文
元 / 谢应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六载重来释氏家,一瓯新啜赵州茶。

杏花风后春何冷,柏子庭前日未斜。

拄杖赖能无潦倒,阙文烦为补《楞伽》。

要听说法频来往,且喜平桥路不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访问佛寺的体验与感受。首联“六载重来释氏家,一瓯新啜赵州茶”中,“六载”表明诗人离上次造访已过去六年之久,而“释氏家”则点明了地点是佛教寺庙。“一瓯新啜赵州茶”则描述了诗人品尝新泡的赵州茶,赵州茶在古代享有盛名,此处借以表达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敬仰。

颔联“杏花风后春何冷,柏子庭前日未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杏花随风飘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但“冷”字又暗示了季节的变换或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微妙感受。而“柏子庭前日未斜”则描绘了庭院中柏树环绕,阳光尚未偏斜的画面,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颈联“拄杖赖能无潦倒,阙文烦为补《楞伽》”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使用“拄杖”这一形象,既体现了年老或身体不便的状态,也象征着在修行路上的扶持与依靠。而“阙文”则是指缺失的文字,诗人希望有人能帮助他补充《楞伽经》中的缺失部分,显示出他对佛法深入研究的渴望。

尾联“要听说法频来往,且喜平桥路不赊”则表达了诗人频繁往返于寺庙之间的目的,即为了听闻佛法。同时,“平桥路不赊”则寓意着通往智慧的道路虽有起伏,但并不遥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坚定信念和对修行之路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智慧追求的执着。

作者介绍
谢应芳

谢应芳
朝代:元   字:子兰   号:龟巢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生辰:1295~1392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猜你喜欢

赋橡斗林韵得车字送朱别驾

栩林前代植,第宅昔人居。

高荫犹临野,幽丛独芘墟。

花开当夏密,子熟过林疏。

深处惟来鸟,收时得赋沮。

云霄千尺近,雨露百年馀。

偶为登临到,因怀别驾车。

(0)

立秋夜同社书记李逸人寓宿分韵得霜字

今夕秋风至,相逢酒一觞。

身虽俱在客,情得是同乡。

密竹先惊雨,轻梧不待霜。

那知千里外,复此话连床。

(0)

期万佥宪杜进士徐校理游张林山

东风半寥落,游赏已蹉跎。

春色邀人醉,欢情待妓歌。

花愁经雨少,莺语在山多。

预作明朝约,宁辞载酒过。

(0)

泛碧浪湖

邀客泛流槎,开樽对睹沙。

苧袍沾杏雨,兰棹拨蘋花。

积水添湖满,遥山抱郭斜。

閒情遂幽赏,聊用答年华。

(0)

元夜应制·其一

云中珠翠压鳌头,雉尾双双护冕旒。

圣主经年少巡幸,春来方睹属车游。

(0)

翠湖杂咏·其九翠渠

渠水映柴扉,春深可染衣。

天光带云影,鱼跃间鸢飞。

世路尘埃远,道怀声利希。

苍苔满白石,独坐对斜晖。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