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宣和四年五月辛亥诏以神宗皇帝所书鼎说十二字藏于延英阁臣鼎臣赋诗以纪其事》
《宣和四年五月辛亥诏以神宗皇帝所书鼎说十二字藏于延英阁臣鼎臣赋诗以纪其事》全文
宋 / 赵鼎臣   形式: 古风

孤臣生苦晚,仅及熙宁初。

虽沾化育恩,不睹衣冠馀。

呜呼丕显哉,谟训存诸书。

议论略秦汉,制作追唐虞。

每闻父老言,太息涕泪濡。

不意垂老年,观此河出图。

禹鼎沦泗水,异说纷相诬。

蔽之十二言,一洗诸儒迂。

天意盖若曰,世定后圣无。

要当缵禹功,千载与之俱。

各力所未遑,翼子其付诸。

崇宁果图功,继志若合符。

屹然奠九鼎,四海安覆盂。

此书天所锡,制器实权舆。

岩岩宝阁尊,万灵所依于。

嗟尔九州民,跂行与蹶趋。

瞻之必稽首,过者当下车。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赵鼎臣为纪念宋神宗皇帝手书的《鼎说》十二字藏于延英阁而作。《鼎说》内容涉及对历史、政治、哲学的深刻见解,被视为对秦汉以来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对唐虞时期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中表达了对宋神宗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不仅在位时施政得宜,化育百姓,而且在去世后,其留下的《鼎说》仍能指导后世,如同禹鼎一样,成为国家稳定与统一的象征。诗中提到禹鼎沉入泗水,各种解释纷争,而《鼎说》则如同一道清流,澄清了学术界的迷雾,使儒家学说得以回归正轨。

诗的最后部分,赵鼎臣表达了对《鼎说》的敬畏之心,认为它如同神赐之物,是构建国家器物制度的基础。同时,他也希望九州之民都能遵循《鼎说》的教诲,无论行走还是站立,都应心怀敬畏,遵守规则,体现出对《鼎说》的崇高尊重和对国家统一稳定的深切期盼。

作者介绍

赵鼎臣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0一年前后在世]字承之,卫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建中靖国初前后在世。工诗,才气飘逸,记问精博。自号苇溪翁。元佑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尝往来大名、真定间,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倡,故所作具有门迳,能力追古人。鼎臣本著有文集一百二十卷,其孙纲立刊於复州,至四十卷而止。今则仅存竹隐畸士集二十卷,《四库总目》系辑搜所成。
猜你喜欢

城中即事

半日坚冰半日泥,牵车走马涴轮蹄。

风开翠盖松舒秀,鸟啄青条柳破荑。

檐溜倒垂新束笋,土膏初动旧方圭。

遥知堑道颓山雪,泼眼琼瑶处处迷。

(0)

微雪得句

塔影依墙立,钟声入暮来。

云飞高岭薄,鸟掠夕阳回。

老眼惟余倦,闲心未尽灰。

雪花飘不住,帘下好衔杯。

(0)

游鼎湖

寺钟敲木末,幽草布香软。

泉声出小谷,樵路行初稳。

白云杂还起,虚袅作龙蜿。

穆然钦古帝,吾心得旷远。

(0)

冬行书驿壁

寒促腊将半,担囊更别亲。

朔风当去马,远雪带行人。

野市归常早,山程问不真。

自惭书几上,犹作泣歧身。

(0)

同马鲁臣姚根种登孙楚楼

谁知梗断蓬飘日,兄弟同登孙楚楼。

贫子辞家无善状,残年行路畏逢秋。

人如河朔风前会,舟似山阴雪后游。

乞取青莲觞咏地,宝刀截水足消愁。

(0)

春暮自吴门至松江·其一

欲共春风语,轻舟逐鸟飞。

落花沽酒店,芳草钓鱼矶。

平野天边尽,遥山烟外微。

村童挑荠菜,笑趁夕阳归。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