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回禁籞入云长,无复陈兵卫两厢。
千石金钟埋野草,万年珠树落秋霜。
龙文不徙阳人聚,鸟篆终降轵道旁。
九市尘埃来衮衮,一江波浪去茫茫。
山回禁籞入云长,无复陈兵卫两厢。
千石金钟埋野草,万年珠树落秋霜。
龙文不徙阳人聚,鸟篆终降轵道旁。
九市尘埃来衮衮,一江波浪去茫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与自然景观交织的画面。首句“山回禁籞入云长”,以山峦回环、直入云端的壮丽景象开篇,暗喻历史的深远与宏伟。接着,“无复陈兵卫两厢”一句,通过描述昔日的军事防御设施如今已消失不见,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更迭。
“千石金钟埋野草,万年珠树落秋霜”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历史的辉煌与衰败、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循环对比呈现。金钟被野草埋没,珠树上落满秋霜,既是对过去荣光的追忆,也是对时间流逝、万物更替的感慨。
“龙文不徙阳人聚,鸟篆终降轵道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龙文”与“鸟篆”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怀念与反思,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不可逆转性和命运的安排。
最后,“九市尘埃来衮衮,一江波浪去茫茫”以市井的喧嚣与江水的浩渺作结,展现了人间烟火与自然界的广阔,寓意着历史的长河中,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如同这滚滚而来又去向茫茫的尘埃与波浪,最终融入永恒的时间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变迁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的缅怀、对时间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昭君北嫁呼韩国,巫山更有昭君村。
黄金镂鞍玉骢马,分明载得巫山云。
凉风吹动钗头燕,一曲琵琶写幽怨。
沙草遥连鸡鹿塞,野花不种鸳鸯殿。
内家日日选娉婷,泪痕满袖空多情。
汉廷自此恩信重,美人身比鸿毛轻。
墙根一簇。渐碧叶抽苗,淡洁如玉。
不费砻磨,名入镜台奁录。
悄倚月夜莎阶,粉绽半含香粟。
幽韵冷,同时紫琼,已自嫌俗。纤纤可许偷握。
正雪样横枝,斜绾浓绿。误向倦眠孤馆,除下敲竹。
仿佛堕折搔头,人去汉宫难续。
清露底,空思个侬妆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