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友人》
《寄友人》全文
唐 / 朱庆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

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

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

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

(0)
注释
当代:现代。
知音:知己。
少:稀少。
相思:深深的思念。
一分南北路:划分了南北的道路。
长问:常常询问。
往来人:来来往往的人。
是处:处处。
应为客:像是客人。
何门:哪扇门。
许扫尘:允许打扫灰尘。
凭书:倚着书信。
正惆怅:正在感到惆怅。
蜀魄:蜀地的鸟,如杜鹃。
数声新:几声清新的鸣叫。
翻译
在当今世上知心朋友稀少,思念之情全在我心中。
我身处这分隔南北的路上,常常向来往的人询问消息。
无论何处我都像是过客,哪扇门能允许我打扫灰尘呢?
倚着书信更添惆怅,夜空中蜀鸟的几声鸣叫尤为新鲜。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饱含深情的词人之作,表达了对远方知己的深切思念和渴望。诗中“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感叹现代难寻知音,同时强调这种相思之情根植于心。

接着,“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进一步描绘出作者对于远方消息的渴求和关切。这里的“一分南北路”暗示了空间上的隔绝,而“长问往来人”则表达了作者对信息传递者的询问与期待。

第三句“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则转向了作者自身的处境,是在强调自己的漂泊之身,无处可归。这里“是处”指代自己所处之地,“何门许扫尘”表现出一种无依无靠的情感。

最后两句“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通过作者在书信中的惆怅情绪和对远方某种声音(可能是自然界的声音或心中所想之声)的反复回味,表达了深沉的怀念与思索。这里的“凭书”暗示了书信成为交流唯一方式,而“蜀魄数声新”则通过对特定声音的记忆和重温,传递出一种隔绝中的思念更新。

综上所述,这首诗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远方友人的深切情感,以及在隔绝与漂泊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路历程。

作者介绍
朱庆馀

朱庆馀
朝代:唐   籍贯:越州(今浙江绍兴)   生辰:826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猜你喜欢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其四

汉家词客满金门,谁解凌云感至尊。

一出子虚名便起,长卿无日不承恩。

(0)

汝宁徐使君·其九

三河名郡郁如林,治行看君结主深。

但使便宜长得请,守臣无意赐黄金。

(0)

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其一

残书开积雨,高枕对重林。

非尔乘幽兴,无人惠好音。

分宁鸡黍薄,交自布衣深。

不改青松色,堪知白雪心。

诸生贫嗜酒,多病老抽簪。

何必论丘壑,金门总陆沈。

(0)

闻肖甫已代元美大名有寄

褰帷蜀道望吴天,二子瓜期迥自怜。

五马过逢曾此地,双凫飞去复何年。

谁言官合谈兵起,尔已名从作赋传。

父老未须窥露冕,何人不识使君贤。

(0)

上朱大司空·其一

重华冀北再开天,益佐山林涉大川。

四岳受成方贡日,三边仰给县官年。

黄金不及堤形壮,白马长随练影悬。

转自流言能悟主,老臣知遇两朝偏。

(0)

荅元美吴门邂逅于鳞有赠·其一

姑苏城上倚高台,却望中原酒一杯。

彼自有人浮海去,我今为客渡江来。

飞龙忽报干将合,老骥还惊匹练开。

共向风云论二子,谁知天地此徘徊。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