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无战阵,汉卒久生骄。
金甲不曾擐,犀弓应自调。
嗟为燎原火,终作覆巢枭。
若使威刑立,三军岂敢嚣。
太平无战阵,汉卒久生骄。
金甲不曾擐,犀弓应自调。
嗟为燎原火,终作覆巢枭。
若使威刑立,三军岂敢嚣。
这首诗名为《兵》,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梅尧臣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和平时期士兵的状态。首句“太平无战阵”表达了社会安宁,没有战争的背景,士兵们因此长期生活在安逸之中。然而,这种长久的和平并未让他们保持警惕和军事训练,“金甲不曾擐,犀弓应自调”暗指他们疏于穿戴铠甲和调整武器,暗示了潜在的懈怠。
接下来的两句“嗟为燎原火,终作覆巢枭”运用比喻,将士兵比作可能引发灾难的火源,一旦形势变化,他们将如同覆巢之鸟,面临灭顶之灾。诗人警示,如果不能及时建立威严的军纪,军队的骄纵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最后两句“若使威刑立,三军岂敢嚣”强调了纪律和惩罚对于维护军队秩序的重要性,如果严格执法,那么整个军队都不会再嚣张跋扈。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平时期的放纵与战时的危机,表达了对军队管理和纪律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