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渭八景·其三北涧双流》
《清渭八景·其三北涧双流》全文
宋 / 何子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华溪有水绿如苔,迎会双溪右涧来。

二派合流川两道,四山环拥翠千堆。

寻源未许停渔棹,修禊应堪泛羽杯。

夹岸桃花开烂漫,落红随浪泛天台。

(0)
注释
华溪:地名,可能指清澈美丽的溪流。
绿如苔:形容水色碧绿如同覆盖着青苔。
迎会:指两条溪流交汇。
修禊:古代的一种民俗活动,春日到水边洗涤,以祈求健康。
羽杯:古代酒器,用鸟羽装饰,常用于祭祀或宴会上。
烂漫:形容桃花盛开,繁花似锦。
落红:凋落的花瓣。
天台:这里可能是比喻,意指天空或遥远的地方。
翻译
华溪的水绿得像青苔,来自左右两侧的溪流在此汇合而来。
两条溪流在这里合为一道,四周的山峦环绕着翠绿的景色。
追寻源头不能停下船桨,修禊集会适宜乘舟畅饮。
两岸的桃花盛开得繁盛,凋落的花瓣随波逐流,仿佛漂向天台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图。开篇“华溪有水绿如苔,迎会双溪右涧来”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溪水的颜色形象地比喻为绿色的苔藓,展现了水质清澈、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迎会”二字传达出溪流汇聚之势,如同欢快的舞蹈。

紧接着,“二派合流川两道,四山环拥翠千堆”进一步描绘了水流汇合成河、蜿蜒曲折的景观,以及被四周青山环抱所形成的壮丽画面。“翠千堆”则强调了山峦层叠、绿意盎然的视觉效果。

“寻源未许停渔棹,修禊应堪泛羽杯”两句,诗人表达了探索溪流之源的渴望,以及在清新的水边进行修身养性的愿景。这里的“渔棹”和“羽杯”都是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情趣所在,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

最后,“夹岸桃花开烂漫,落红随浪泛天台”两句,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溪边桃花盛放的美景,以及花瓣随着水流飘散的情形。“泛天台”则是在强调这股花香与溪水相融,直达心灵深处。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生活理想的情怀。

作者介绍

何子举
朝代:宋

何子举(?~一二六六),字师尹,号宽居,婺州(今浙江金华)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仕至枢密院都承旨,出知赣州。度宗咸淳二年卒,谥文直。事见《鲁斋集》卷一二《跋宽居帖》、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八。今录诗九首。
猜你喜欢

墨竹颂四首·其二洗雨

法雨渍云梢,点点甘露滴。

舌本自清凉,西江不须吸。

(0)

渡辽舟中小酌

佳会清欢取次成,逸群高论极峥嵘。

掀髯已判玉山倒,蘸甲不辞金碗倾。

落日衬云鱼尾赤,斜风捲水縠纹生。

豫愁江上分飞后,千里关河月共明。

(0)

跋韦偃病马图

开元天宝谁能画,韩子规摹出曹霸。

惜乎画肉不画骨,坐使骅骝减声价。

晚生韦偃非画工,少也得名能古松。

试拈秃笔扫束绢,便觉天厩无真龙。

胡不写明皇照夜白,弄骄顾影嘶长陌。

又不写太宗拳毛騧,百战万里轻风沙。

如何写此神俊物,剥落玄黄只皮骨。

却思落日蹴长楸,风入四蹄追健鹘。

呜呼往事今茫然,矫首有意谁其传。

主恩未报忍伏枥,志士扼腕悲残年。

安得老髯通马语,刍秣医治平所苦。

行当起废一长鸣,要洗凡庸空万古。

(0)

何所归

笭箵下后湾,彴略下前浦。游鳞栖身更何所。

(0)

金井寒生一水池,读书窗纸照萤飞。

悲欢穷泰寻常共,掷破还须匣取归。

(0)

赠人

平时语我密须移,我是商丘内不欺。

时节因缘翻异论,助他笑我见阿弥。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