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蹋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蹋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织造图景,通过对比和想象,将缭绫这种精细纺织物品的特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诗人运用天台山上的明月、瀑布泉等自然景观来比喻缭绫的轻柔与流动之美,同时又通过“文章奇绝”、“白烟花簇雪”的描写,表达了缭绫上色彩斑斓、图案奇特的艺术效果。
诗中还涉及到织造者和穿用者的身份,提到了越溪寒女汉宫姬,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色彩,也反映出当时社会阶层对服饰的不同需求。通过“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一句,可以看出缭绫是受到皇家赞赏,甚至以皇家的标准来制作的高级织物。
在后续的描写中,“广裁衫袖长制裙”,“异彩奇文相隐映”,诗人通过对服饰样式和图案变化多端的描述,展现了缭绫作为服装材料的独特魅力。同时,"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则表达了这种织物在礼仪和节庆中的价值。
最后几句“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蹋泥无惜心”表现出穿用者对这类精美织品的珍视与保养之意。诗人通过“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强调了缭绫制作的艰难和它与普通丝织物品的差异。
在结尾部分,“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一句生动地描摹出织造者的辛勤劳作,而“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劳动者辛苦付出的同情和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缭绫制作、使用以及背后劳动者的深刻描写,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丝织艺术的高超水平,也反映出诗人对底层人民辛勤劳作的认识与同理。
昔别秋风后,今来社雨前。
巢非金屋旧,人是玉堂仙。
颐颔公侯似,腰肢妓女怜。
花明春殿雪,柳暗御楼烟。
罗幕栖长并,银屏过每联。
尾寒莺其湿,衣暖蝶争妍。
忽见青帘外,俄逢绿水边。
莫嗔茅舍小,台榭总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