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寒灯色,飞扬照客槎。
乍看丛绮树,谁为撷瑶华。
绣幕笼丹雾,纱窗晕紫霞。
支机宁待卜,天意茁兰芽。
一夜寒灯色,飞扬照客槎。
乍看丛绮树,谁为撷瑶华。
绣幕笼丹雾,纱窗晕紫霞。
支机宁待卜,天意茁兰芽。
此诗描绘了一幅寒夜中灯光与自然美景交织的画卷。诗人以“一夜寒灯色”开篇,点明了时间与环境氛围,寒夜中的灯光显得尤为珍贵与独特。接下来,“飞扬照客槎”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灯光在空中飘扬,照亮了行舟,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温馨的意境。
“乍看丛绮树,谁为撷瑶华。”这两句进一步展开画面,将目光转向了远处的树木,仿佛那灯光下绽放的并非只是寻常之花,而是瑶池中的瑰宝,暗示着不凡的景象。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想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绣幕笼丹雾,纱窗晕紫霞。”这两句继续描绘光影与色彩的交融,绣幕如同轻纱,笼罩在丹红的雾气之中,而纱窗则映射出紫色的霞光,色彩斑斓,层次丰富,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描绘技巧。
最后,“支机宁待卜,天意茁兰芽。”这两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赞美。支机,原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可以测量天象的仪器,此处借喻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天意茁兰芽”,则是说大自然的生长与繁荣,暗含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乐观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充满诗意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方先生,性正直。靖国难,躬戮力。族不辞,死何惜?
剖吾心,割吾舌。身可烹,心难折。炳今古,耀史册。
展画竹,泪痕湿。两三竿,五六尺。
挺贞姿,效贞节,疏乔枝,翻密叶,岁寒松,同春柏,起英风,凌霜雪。
顾此君,人悲切。
峿台特高倨,■亭稍逊退。遥遥东西峙,望若次肩背。
俯瞰潇湘流,无挹众山翠。
竹树森下风,拔戟自成队。
中间豁清旷,嶙峋杂无碍。
疏密高低间,烟云变万熊。
恰如漫叟文,其妙正在碎。
忧来不能食,酒酣拔剑长太息。
男儿志四方,安能俯首老逢掖。
枥头骏马识雄心,骄嘶怒齧黄金勒。
荒荒策马驱平芜,平芜旁午多歧涂。
李白大笑杨朱哭,世人扰攘谁良图。
君不见,将军第,丞相府,门前高车散风雨,眼中谁是孔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