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招提境,何年阿育开。
泉泉皆八绕,树树作双栽。
雁刹青鸳出,珠函白马来。
碧题看竺国,何异化城回。
窈窕招提境,何年阿育开。
泉泉皆八绕,树树作双栽。
雁刹青鸳出,珠函白马来。
碧题看竺国,何异化城回。
这首诗描绘了天竺寺的壮丽景象与深厚的历史底蕴。首句“窈窕招提境”,以“窈窕”形容寺庙环境的幽静雅致,“招提”则是对佛教寺院的称呼,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何年阿育开”一句,借问阿育王开建此寺的时间,既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也暗示了寺庙悠久的历史。
“泉泉皆八绕,树树作双栽。”这两句通过“泉泉”和“树树”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景观的和谐与美丽。泉水环绕,树木成双,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佛法的双轨并行,即戒定慧三学并重。
“雁刹青鸳出,珠函白马来。”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寺庙比作“青鸳”和“白马”,生动地描绘了寺庙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同时,“珠函”和“白马”也象征着珍贵的知识与信仰的传递。
最后,“碧题看竺国,何异化城回。”“碧题”可能是指寺庙的标志或碑文,此处与“竺国”(古代印度)相对应,强调了寺庙与佛教文化的紧密联系。“化城回”则出自佛教故事,意指从迷惑中找到正确的道路,这里表达了对寺庙能引领人们走向正道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竺寺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文化象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闸河一线才如沟,戢戢鱼聚针千头。
其中巨者长二寸,领队已足称豪酋。
尔生亦觉太局促,漂沤散沫沉复浮。
不知世有海江阔,长养何异蒙拘囚。
居民活计乃在此,劳不撒网逸不钩。
竹竿绷罾密作眼,驾以一叶无篷舟。
朝来暮去寻丈内,细细粘取银花稠。
庖厨却缘琐碎弃,曝向风日乾初收。
微腥但供饲狸用,性命肯为纤毫留。
吾闻王政虽无泽梁禁,鲲鲕尚有洿池游。
人穷微物必尽取,此事隐系苍生忧。
一钱亦征入市税,末世往往多穷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