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东瓯外,溪山秀出群。
乡人皆嗜学,太守复工文。
正用慈良化,居无牒诉纷。
谁云远京国,佳政日相闻。
万里东瓯外,溪山秀出群。
乡人皆嗜学,太守复工文。
正用慈良化,居无牒诉纷。
谁云远京国,佳政日相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谐和睦的社会景象。"万里东瓯外,溪山秀出群",开篇即以壮丽的画面展现了远离尘嚣的仙境般的地方,此地溪流蜿蜒,山峦层叠,自然景色如诗中所述,美不胜收。
接着,"乡人皆嗜学,太守复工文"表达了当地百姓热爱学习之风,而地方官员也重视文化教育之事。这里的“嗜学”和“复工文”都显示出一个崇尚知识、尊重文化的社会氛围。
诗人进一步写道:"正用慈良化,居无牒诉纷",这两句强调了太守以德治国,以宽厚之心对待百姓,使得民间没有争执和不平之事。这反映出一个理想的政治状态,即通过仁政来维护社会秩序。
最后,诗人又说:"谁云远京国,佳政日相闻"。这里,“谁云”表达了对一些人误以为远离京都的地方必定是蛮荒不文之地的质疑,而“佳政日相闻”则是强调尽管此地与京都相隔甚远,但良好的政治措施和美好的社会声誉却仍旧能够传扬出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地方官治理之德的称颂,展现了一个既有着壮丽山川,又享受着太守良好施政的桃花源般的地方。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向往与赞美之情,是一首充满了理想色彩的送别诗。
盛德如公,垂老羁孤,真使予怜。
却茕茕耄耋,几人善养,纷纷豚犬,偌个能贤。
生子多愁,有家翻累,谁似先生径脱然。
萧閒甚,总一听天运,不系尘缘。六旬曾为题笺。
今转眼、韶光又十年。
看酒边颜面,犹丹如昨,风中鬓发,未白于前。
岁晚归来,相逢一笑,料得新词未许蠲。
期颐日,算累予小子,五奏宾筵。
才别扬州市。又匆匆、一肩行李,饥驱于此。
累夕追欢殊不厌,大有忘年诸子。
喜别久、情深犹是。
一笑吾生惟剧饮,使他乡、日日能供醉。
谁更起,还家思。海天渐动初冬意。
最凄清、窗棱风冷,檐牙雨细。
夜黑堂空灯火暗,而我偏工说鬼。
惹四座、魂惊欲死。
百怪千奇姑妄说,笑群公、此物何须畏。
可畏是,人间世。
门掩青槐,架攲朱珞,曲径倩痕低亚。
惟有玲珑檐外月,惯见琴尊潇洒。
寻芳携酒,最怜才魄销魂,花前吟事凭谁话。
长记采香搴蔓,年年初夏。
惆怅旧日楼台,翠阴覆处,黯然愁对鸳瓦。
问谁信、东风袅娜。也分占、沧州残画。
尽输与、梨云影谢。腥尘不涴红阑罅。
只梦忆繁枝,天池甚日归来也。
翠深天尺五,认秀野风流,银湾斜处。閒鸥淡容与。
是百年见惯,骚坛旗鼓。春风胥宇。
想生香、梅花万树。
正南窗、煖入横枝,约略洞天云古。凝伫。
朋笺旧事,挂笏高情,承平簪组。藤交阴妩。
谁共觅,旧题句。
劝先生莫忘,玉壶觞我,准备新诗赏雨。
怕窥檐、一角西山,笑人自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