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居郊僻,心为读易柔。
于人无可怒,经岁不生愁。
天地还消长,风云任去留。
与谁曾计校,呼马亦呼牛。
人以居郊僻,心为读易柔。
于人无可怒,经岁不生愁。
天地还消长,风云任去留。
与谁曾计校,呼马亦呼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郊外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首句“人以居郊僻”,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远离尘嚣,宁静而幽远。接着“心为读易柔”一句,透露出诗人通过阅读《易经》来平和心境,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柔韧。
“于人无可怒”,表明诗人对世事淡然处之,不因他人或外界事物而动怒,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经岁不生愁”,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长期保持乐观的心态,即使时间流逝,也未曾感到忧虑。
“天地还消长,风云任去留”,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规律的认同,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接纳。他认为,无论是天地的盛衰更替,还是风云的聚散离合,都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无需过多担忧或执着。
最后,“与谁曾计校,呼马亦呼牛”,这两句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例,说明诗人对待生活琐事的态度是随性而为,不计较得失。无论是呼马还是呼牛,都体现了他豁达洒脱的生活哲学,不在乎外界的评价或期待,只追求内心的自在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平静与内省,以及他对人生、自然和内心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生活智慧。
越国盛文献,多士郁如林。
况子崇锋颖,馀声夙所钦。
明闇虽殊资,趣舍岂异寻。
朝游接经毂,夕寝共华衾。
朱弦有迭奏,绿醑无孤斟。
鄙情忝葭玉,高谊契兰金。
合并昔所欢,离索今难任。
子居曾城阿,我阻清湖阴。
岂无车与楫,川途回且深。
仰瞻璚树枝,还顾苍山岑。
顾瞻岂不忍,谅子无遐心。
眷言怀嘉贶,伫立俟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