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阑珊逢百五,疾风甚雨思翛然。
青春白发愁千种,柳絮梨花又一年。
想像汉宫传蜡烛,幽忧楚泽起烽烟。
崇碑多取泉台石,麦饭无从洒墓田。
二月阑珊逢百五,疾风甚雨思翛然。
青春白发愁千种,柳絮梨花又一年。
想像汉宫传蜡烛,幽忧楚泽起烽烟。
崇碑多取泉台石,麦饭无从洒墓田。
这首元代诗人吴景奎的《寒食》描绘了农历二月十五寒食节时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二月阑珊逢百五”点明了时节,寒食节通常在清明前一天,此时春意虽已阑珊,但节日气氛犹存。次句“疾风甚雨思翛然”通过风雨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的心境显得超脱而略带哀愁。
“青春白发愁千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青春不再,白发却悄然增多,引发了种种愁绪。接下来,“柳絮梨花又一年”以自然景象暗示岁月如梭,一年一度的寒食又至,更增诗人对人生的感叹。
“想像汉宫传蜡烛”借汉宫故事,暗指古代寒食禁火的传统,而“幽忧楚泽起烽烟”则寓言战乱之象,暗示现实中的忧虑与不安。最后两句“崇碑多取泉台石,麦饭无从洒墓田”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怀念,寒食祭祖的习俗因战乱而无法尽致,只能用崇碑寄托哀思,麦饭洒墓田的场景未能实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现实的深深思考。
送子归何许,家在宛水边。
相看敬亭在,凤凰应相连。
松楸郁已拱,我老心凄然。
乃祖儒业盛,尔父还能贤。
汝复举进士,笔势方翩翩。
六年北阙场,一笑两周旋。
道旧感存没,离怀偶成篇。
功名有康庄,少壮宜加鞭。
冲寒步晴光,霜重积如雪。
寻梅渡长溪,荦确路曲折。
回风送滩声,静听鸣复咽。
当知我辈游,名与山不灭。
突出娑婆世界,一枚真个村头。
行脚都无用处,推倒只好做牛。
钉双角,插条尾,绿杨芳草春风里。
可杀有力会耕田,卖与阎王还饭钱。
不然掣电几先吃,痛拳无明业识幢。
竖起漫天黑,一句不相当。
拳头飞霹雳,咦,老婆心切血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