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脩眉浮太华,晚晴浓绿新如画。
何似文君蹙远山,秀色可餐清更雅。
人知泼黛青孱颜,共喜眉宇脩弯环。
不知是中石蕴玉,遂能发彩惊尘寰。
美人美人隔秋水,娟娟静淑金闺里。
其人如玉德满身,笑杀西湖比西子。
杜陵破帽随金鞍,心醉归来空掩关。
不须更问许玉斧,二十四山如髻鬟。
天宇脩眉浮太华,晚晴浓绿新如画。
何似文君蹙远山,秀色可餐清更雅。
人知泼黛青孱颜,共喜眉宇脩弯环。
不知是中石蕴玉,遂能发彩惊尘寰。
美人美人隔秋水,娟娟静淑金闺里。
其人如玉德满身,笑杀西湖比西子。
杜陵破帽随金鞍,心醉归来空掩关。
不须更问许玉斧,二十四山如髻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以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相结合,展现出秀斋主人陈晦叔的风雅气质。首句“天宇脩眉浮太华”将天空比喻为修长的眉毛,与华山相映,形象生动。接着,“晚晴浓绿新如画”描绘了傍晚时分,翠绿的景色如画卷般美丽。
诗人进一步将陈晦叔的容貌比作卓文君的远山眉,赞美其秀色可餐,清雅脱俗。接下来的诗句“泼黛青孱颜”形容他的肤色如黛色青玉,透出温润之美。诗人惊叹于他的内在美,认为这种美源于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修饰。
“美人美人隔秋水”转而描绘陈晦叔的内在品质,如同隔着秋水的美人,娴静而淑雅,犹如金闺中的佳人。诗人称他德行出众,连西湖的美景也难以与之相比,赞美其人格魅力超越了自然景致。
最后,诗人以杜陵典故和金鞍作比,描述陈晦叔虽身处世俗,但心境高洁,归来后关闭门扉,不问世事。他无需像许玉斧那样刻意修饰,因为他的风采已如众山环绕,宛如女子的发髻般自然动人。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赞美了陈晦叔的才情与品格,展现了宋人对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