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一株偃荒圃,移种高斋得所钦。
带土任他苔色上,当空仍此月光临。
人方敛气真能傲,诗要忘言正好吟。
忆得骑驴深雪里,只知香极不知寻。
古梅一株偃荒圃,移种高斋得所钦。
带土任他苔色上,当空仍此月光临。
人方敛气真能傲,诗要忘言正好吟。
忆得骑驴深雪里,只知香极不知寻。
这首《种梅》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在高斋中的生长环境与精神风貌。
首联“古梅一株偃荒圃,移种高斋得所钦”以“偃”字生动地描绘出古梅在荒芜园圃中孤傲的姿态,而后句“移种高斋得所钦”则表达了将这株古梅移植到高雅书房中的喜悦与敬仰之情。这里不仅展现了梅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颔联“带土任他苔色上,当空仍此月光临”进一步描绘了梅树在新环境中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梅树不畏苔藓的侵袭,依然挺立,而月光的照耀则为梅树增添了一层神秘而清冷的光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颈联“人方敛气真能傲,诗要忘言正好吟”转而从人的角度出发,赞美梅树的傲骨和高洁。这里的“敛气”既指自然界万物的静谧,也暗含着人内心的宁静与敬畏。同时,诗人认为面对如此高洁之物,最好的表达方式是“忘言”,即通过诗歌来传达心中的感受,而无需过多言语。
尾联“忆得骑驴深雪里,只知香极不知寻”以回忆的方式,描绘了诗人曾经在大雪中骑驴寻找梅花的情景,强调了梅花香气之浓郁,以及寻觅过程中的痴迷与陶醉。这一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增添了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雪中的梅林之中。
整体而言,《种梅》通过对梅树生长环境的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梅花的高洁与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