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踪迹感飘蓬,兀坐萧斋听早鸿。
纸帐梅花孤客梦,月明几度换秋风。
百年踪迹感飘蓬,兀坐萧斋听早鸿。
纸帐梅花孤客梦,月明几度换秋风。
这首诗《闻雁》由清代诗人戴亨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坐萧斋,倾听早鸿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
首句“百年踪迹感飘蓬”以“飘蓬”比喻人生如浮萍般无定,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接着,“兀坐萧斋听早鸿”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简陋的书房中,凝神倾听远处传来的雁鸣声,这一细节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与静思。
“纸帐梅花孤客梦”一句,将诗人想象中的梦境与现实中的孤寂生活巧妙结合,梅花象征着高洁与清冷,纸帐则暗示了生活的简朴与寒酸,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最后,“月明几度换秋风”以月光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隐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忧郁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青山如幽人,不肯住城市。
客从城市来,一见消吝鄙。
平时与周旋,况复非俗士。
我初见南山,秀色纷可喜。
谓言官尘埃,洗涤端在此。
经时未一至,引望若千里。
昨朝得休暇,佳兴难自已。
秋原丽新晴,景物为清美。
独游已不恶,更约二三子。
初从涧壑危,稍入岩石倚。
白云随杖藜,苍烟生屐齿。
主翁亦好事,结茆脩竹底。
庭空百无有,屈曲但流水。
客来了不问,花草自红紫。
岂无一樽酒,欲饮还遽止。
归鞍不可速,吾亦聊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