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
兰鹰接野鸡,雉落谁当见。
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
兰鹰接野鸡,雉落谁当见。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景象与情感,通过雁与燕的对比,以及对猎物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
“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 开篇以雁与燕的季节性迁徙,象征着自然界的更迭与生命的循环。雁在秋天南飞,燕在春天北归,它们的行踪成为季节变换的标志,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轮回的感慨。
“兰鹰接野鸡,雉落谁当见。” 后两句则转向对狩猎场景的描绘。兰鹰捕食野鸡,雉鸟落入猎人的视线中。这里的“兰鹰”可能是一种虚构或特定的鹰类,与野鸡、雉鸟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自然界中的捕食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与利用,以及对生命多样性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和动物的行为,隐喻了人生的变迁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不仅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矛盾的思考。
奇才从古少,厚德独公全。
克己强为善,虚心乐荐贤。
立朝忠贯日,谋国力回天。
阅世虽多故,胸中固湛然。
兵革连年苦乱离,江东耆旧日衰微。
身兼五福如公少,眼见重孙自古稀。
未厌案头翻贝叶,方荣堂上戏斑衣。
东风忽破南柯梦,回首音容涕泪挥。
晚得田园趣,平居乐有余。
好贤闻善道,奉佛契真如。
往事歌谣在,浮生梦纪虚。
我惭居垩室,无路挽灵车。
高情爽气薄云天,洒落真如晋七贤。
笔下虫鱼元自得,胸中丘壑更依然。
风流已足追千载,寿考胡为不百年。
人物此时谁得似,只应余庆尚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