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爱鲍鱼,天下无臭兰。
岂知昆仑墟,恶草成琅玕。
红云摧帝珠,有鸣非玉鸾。?既丽其裳,范亦华其冠。
灵夔宴旱魃,玉斗酌金盘。
九鼎已沈河,谁能辨神奸。
十年爱鲍鱼,天下无臭兰。
岂知昆仑墟,恶草成琅玕。
红云摧帝珠,有鸣非玉鸾。?既丽其裳,范亦华其冠。
灵夔宴旱魃,玉斗酌金盘。
九鼎已沈河,谁能辨神奸。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恽格所作的《古意(其四)》,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奇幻而寓意深远的画面。诗人以十年如一日对鲍鱼的喜爱,象征对高洁品性的执着追求,将鲍鱼比作无臭的兰草,暗示鲍鱼般的美德在世间难寻。然而,接下来的转折揭示出世间的虚伪,如同昆仑墟中的恶草伪装成珍贵的琅玕,令人警醒。
“红云摧帝珠,有鸣非玉鸾”运用了象征手法,红云喻权势,帝珠代表权力中心,而“非玉鸾”的鸣声则揭示了虚假的权力声音。诗人批判了那些外表华丽,实则内心不纯的人,他们宴请旱魃(象征灾祸),却以玉斗斟酒于金盘,奢华背后隐藏着罪恶。
最后两句“九鼎已沈河,谁能辨神奸”,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九鼎象征国家重器和正道,沉入河底意味着正义的流失,人们难以分辨真假善恶。整首诗寓言深刻,警示世人要警惕表面的浮华与背后的欺诈。
生平私淑心,亭林多纂辑。
韵学接孔周,一语亮能执。
世无扬子云,鬼笑仓颉泣。
天未丧斯文,洨长秦灰拾。
南唐徐楚金,系传成四十。
汪刻落叶多,破碎不完葺。
影宋闻顾黄,藏之等什袭。
何当一借未,万拜与干揖。
补天同娲皇,动地笑惊蛰。
九泉谁修文,此举登几级。
神爽秋毫巅,主宾阆风立。
直木无卑枝,清漪无杂鳞。
君今甫二十,出语如有神。
洒然风雨气,倾倒万斛尘。
古风日芜秽,大道成迷津。
各抱媕婀性,何以称诗人。
遂如缁与素,渐染渐失真。
贱子不量力,颓翮思一振。
区区自怡悦,安计笑且嗔。
把君北道集,怀抱生古春。
流离浩满眼,凭车发哀呻。
惜哉徒为尔,不救民苦辛。
今当与子别,行矣各爱身。
所期浮嚣尽,远与澹泊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