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思台》
《望思台》全文
唐 / 李九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汉武年高慢帝图,任人曾不问贤愚。

直饶四老依前出,消得江充宠佞无。

(0)
鉴赏

这首诗《望思台》由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的诗人李九龄所作,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权力与用人之道的深刻思考。

首句“汉武年高慢帝图”,描绘了汉武帝晚年时,因年事已高而自满,忽视了国家大计和人才的重要性。这里的“帝图”指的是帝王的宏图大业,暗示了汉武帝在年轻时的雄心壮志。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开始变得自满,不再关注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选拔。

次句“任人曾不问贤愚”,进一步揭示了汉武帝晚年的用人政策。他不再区分人才的贤愚,随意任命官员,这导致了朝廷内部的混乱和腐败。这句话暗含了对汉武帝晚年人事决策的批评,强调了正确识别和任用人才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后两句“直饶四老依前出,消得江充宠佞无”,运用了历史典故,借以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这里提到的“四老”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四位贤臣,他们能够为君主提供明智的建议。即使在汉武帝晚年,如果能有这四位贤臣辅佐,或许能够避免一些政治上的错误和腐败。而“江充”则是历史上著名的佞臣,他的宠幸和阴谋活动加剧了宫廷的纷争和国家的动荡。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公正、贤明政治的渴望,以及对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汉武帝晚年的回顾,反思了权力与用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理想政治状态的缺失。它不仅是一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正义和道德价值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九龄

李九龄
朝代:唐

李九龄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又中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进士第三名。一说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进士(《瀛奎律髓》卷四八)。尝为蓬州蓬池令(《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同修《五代史》。李九龄生活在唐宋之交,因社会动荡,一生抱负难以伸展。著有《李九龄诗》一卷,皆七言绝句。《全唐诗》录存二十三首。
猜你喜欢

战三封

河汉吞声自请平,冷光横绝见长庚。

骤挥戈去日西坠,触折柱来天北倾。

威控望舒延苦战,势微滕六纵疑兵。

若非不是云龙变,一举谁收万古名。

(0)

和林春舍叙西园前宴招一二友生重饮

楼阁参差翳紫烟,佳人情重惜流连。

月明杨柳春风夜,寒食梨花暮雨天。

将谓浮云寄浮世,岂知流水是流年。

殷勤不醉花前酒,强作守钱奴可怜。

(0)

发凉陉偏岭南过横山回寄淑仁

浮游汗漫和南陔,直指凉陉是九垓。

偏岭最饶秋色处,横山不出冷云来。

未须白雁传霜信,已早黄花带雪开。

想得玉滦河北畔,有人独上李陵台。

(0)

圆福院竹

虚心虽涉世,贞节自孤坚。

翠梢挂明月,锦绷披紫烟。

岂无仪凤日,别有化龙年。

玉质捎云里,唯须著列仙。

(0)

司春园

地偏饶胜事,花事迥标奇。

春自长须在,人谁尽得知。

笑宜教捧腹,醉不解攒眉。

未那司春子,腾讥释二疑。

(0)

仰祝尊大人领省寿三首·其二

风云千载际会秋,堂上严君正黑头。

君王一顾闻天下,春满中原四百州。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