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多雨少人行,尽道天无三日晴。
千里茫茫烟务海,雨师偏好贵阳城。
黔中多雨少人行,尽道天无三日晴。
千里茫茫烟务海,雨师偏好贵阳城。
这首诗描绘了黔中地区多雨的自然环境和人们对于天气的普遍感受。首句“黔中多雨少人行”,直接点明了黔中地区的气候特点——雨水频繁,行人稀少,暗示出这里的天气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接着,“尽道天无三日晴”一句,通过民间流传的说法,强调了黔中的天气变化无常,连续三天晴朗的天气都极为罕见,反映了当地气候的湿润与不稳定。
“千里茫茫烟务海”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将视线从局部的雨景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用“烟务海”形容千里之内的景象,既形象地描绘了雨后或雾气弥漫的景象,也暗含了作者对黔中地区独特自然风貌的赞叹。最后,“雨师偏好贵阳城”则以幽默而略带讽刺的笔触,指出贵阳作为黔中的一部分,似乎特别受到雨水的青睐,无论是赞美还是调侃,都体现了作者对这一地区气候特点的深刻观察和独到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黔中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地气候特征的深刻体会和思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关怀。
君不见峨峨名山华不注,芙蓉秀出青冥间。
霓旌雷毂竟何在,石道空馀芝草斑。
绿云万古留不散,赤松啸父来登攀。
蓬壶方丈去几许,仙人明月吹箫还。
银河宛转落此山,素琴日夕鸣潺湲。
鸣潺湲,流不巳,千年若待边夫子。
幽怀不减鹿皮翁,漱酌琼瑶紫霞里。
玉醴频餐体骨轻,红泉一咽容颜美。
晓嶂常衔鹦鹉杯,春风独泛桃花水。
忆自翻飞入帝城,薜萝恍惚千岩清。
翠涧劳思照野服,灵波屡梦沾尘缨。
迢遥回首山中乐,解道王乔事堪学。
笑骑神鲤问沧海,坐听天鸡倚东岳。
凤苑犹歌李谪仙,金门尚隐东方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