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牖生虚白,楼台上郁蓝。
谈经狮子吼,护法象王参。
桧老斜撑石,松枯半压潭。
何因挈天女,绝顶卧茅庵。
户牖生虚白,楼台上郁蓝。
谈经狮子吼,护法象王参。
桧老斜撑石,松枯半压潭。
何因挈天女,绝顶卧茅庵。
这首诗描绘了清源寺内的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首句“户牖生虚白,楼台上郁蓝”以“虚白”和“郁蓝”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与深邃的氛围,仿佛窗外是纯净的白色世界,而楼台则映衬着深沉的蓝色,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反差。
接着,“谈经狮子吼,护法象王参”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象征元素——狮子和象王,形象地表现了僧侣们在寺内进行经文探讨时的庄重与威严,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宏大与深邃。
“桧老斜撑石,松枯半压潭”描绘了寺内自然景观的苍劲与古老,桧树老态龙钟,似乎在岩石上斜倚,而松树则枯萎,似乎要将潭水压低,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最后,“何因挈天女,绝顶卧茅庵”一句,以一个问句结束,表达了诗人对某种超然境界的向往,想象着天女在山顶的茅庵中静卧,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清源寺独特的禅意之美。
隋园剪綵未足奇,秋林烛彩光参差。
龙蛇四壁不可捕,颠张醉墨惊淋漓。
齐奴金谷珊瑚树,如意击碎光陆离。
阿环锦院织绡手,连机隐出千花枝。
迷楼镜屏照前后,宫钗舞袂相纷披。
月中老桂冷轇轕,山河影满玉兔悲。
江潭无风映云树,水藻漾日浮涟漪。
初疑营丘擅工妙,细玩自笑真儿嬉。
世间无物非幻化,露电泡影何足疑。
谁能唤起洪谷子,写此清绝图屏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