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蛩无语残蝉噤,冷露侵阶。屧印苍苔。
自古针神号夜来。灯摇碎影帘垂地,梦醒空斋。
青鸟音乖。有约黄花几度开。
候蛩无语残蝉噤,冷露侵阶。屧印苍苔。
自古针神号夜来。灯摇碎影帘垂地,梦醒空斋。
青鸟音乖。有约黄花几度开。
这首《采桑子》由清代诗人陈匪石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静谧、思绪万千的画面。
“候蛩无语残蝉噤”,初秋时节,寒蛩不再鸣叫,残蝉也已沉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冷露侵阶”一句,点明了时间的更迭与环境的凉意,露水轻轻浸湿台阶,增添了几分寒意。“屧印苍苔”,穿着木屐在青苔上留下足迹,这一细节细腻地展现了人物行踪,同时也暗示着主人公的孤独与闲适。
“自古针神号夜来”,引用古代传说中的“针神”,在夜晚降临之时被呼唤,这里借以表达对夜晚的特殊情感,以及对某种神秘力量的向往或寄托。“灯摇碎影帘垂地”,灯火摇曳,光影斑驳,垂下的窗帘映衬出室内的一片昏暗,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意境。“梦醒空斋”,梦醒后,主人公独自一人留在空荡荡的屋内,内心充满了孤寂和思考。“青鸟音乖”,青鸟本是传递消息的使者,但此刻却音信全无,象征着信息的中断或情感的隔阂。“有约黄花几度开”,与友人相约,期待着菊花再度盛开的时刻,表达了对相聚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主人公在秋夜中对过往、友情、孤独与希望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半生诵公流传诗,每恨收拾多所遗。
岂知二千五百二十有四首,一旦俱为吾得之。
长松驾壑风烟老,春花嫣然动碧草。
祗今忠愤欲白头,四海但推言语好。
有文如此何所忧,世间万事元悠悠。
君不见李杜千载名不休,岂不胜彼公与侯。
洞庭之阴小山幽,百灵雄卫来高邱。
我当十月值乱离,攜家远逐湖之洲。
湖光接天晚浪静,树色照野晴云浮。
霜黄林头橘柚熟,日冷波底蛟龙愁。
北方兵马想已到,南国城郭谁能收。
我今买酒且消忧,醉舞拔剑挥斗牛。
会须投笔去封侯,斩取盗贼清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