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忽不乐,展卷若有忘。
寒蛩泣草露,疏砧捣秋霜。
四顾人语阗,明月上我床。
因思闺中月,寂寞同清光。
对影忽不乐,展卷若有忘。
寒蛩泣草露,疏砧捣秋霜。
四顾人语阗,明月上我床。
因思闺中月,寂寞同清光。
这首诗《感怀(其三)》由清代诗人缪秉綵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
首句“对影忽不乐”,诗人独自面对自己的身影,内心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忧郁和孤独。这种情绪的突现,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段深沉的思考与反思。
接着,“展卷若有忘”一句,诗人摊开书卷,似乎在寻求知识或智慧的慰藉,但很快又感到茫然,仿佛所有的文字都无法触及他内心的空洞。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书本的知识与内心的迷茫相对比,凸显了诗人精神世界的贫瘠与渴望。
“寒蛩泣草露,疏砧捣秋霜”描绘了一幅凄凉而静谧的秋夜景象。寒蛩(蟋蟀)的哀鸣与露珠的轻颤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远处稀疏的砧声(捣衣声)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这些自然界的声响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四顾人语阗,明月上我床”则是诗人从外界的喧嚣回归到个人空间的瞬间。四周的人声鼎沸与自己独处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而明月的出现,不仅照亮了诗人的床榻,也照亮了他的心灵,给予他一丝安慰和希望。
最后,“因思闺中月,寂寞同清光”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月光虽明亮,但在诗人眼中却映照出家人的孤独身影,与自己此刻的处境形成共鸣。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切关怀和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整体而言,《感怀(其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孤独、迷茫与对亲情的深深眷恋。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细腻而真挚的情感表达。
初闻单舫驻官河,喜极翻惊泪眼沱。
名士风流垂欲尽,故人星聚拟如何。
萧然短鬓争秋白,少选衰颜入夜酡。
六诏天留双剑合,五湖人借片帆过。
袅蹄绣错铁如意,琥珀光淩金叵罗。
出箧寸心同解脱,拜嘉双眼为摩挲。
吾安雁序联耕耒,尔道龙标有荷戈。
汉典可仍金马祀,夷荒曾嗣白狼歌。
宠王恩数新当减,司隶威仪旧不它。
太华也应莲掌色,昆明亦否石鲸波。
先朝玉帛嵩呼盛,今代衣冠禹贡多。
三事旧游如见及,第言樗朽合烟萝。